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秋夕
金墀 〔清代〕
竹梢新月上,凉露一天清。
人静花轻睡,香消酒半酲。
虫吟多叠韵,蝉歇带馀声。
遥忆南飞雁,冲云第几程。
白话文翻译
在竹梢上挂着一弯新月,清凉的露水滋润着大地。夜深人静,花儿在轻轻地酣睡,香气逐渐消散,酒意也已半醉。虫鸣声层层叠叠,蝉声在空中渐渐消逝。远远地,我想起南飞的大雁,它们冲破云层,不知已经飞到了哪里。
注释
- 竹梢:竹子的顶端,象征着高洁。
- 新月:刚刚变成的月亮,寓意新的开始。
- 凉露:夜间的露水,给人一种清新的感觉。
- 人静花轻睡:指夜晚宁静,花儿在沉睡。
- 香消酒半酲:花香渐渐淡去,酒意也只剩一半。
- 虫吟多叠韵:虫鸣声层层叠叠,富有韵律感。
- 蝉歇带馀声:蝉声已经停了,但余音仍在。
- 南飞雁:指北方的雁群,飞往南方,象征迁徙和思乡。
典故解析
“南飞雁”常用来象征故乡和思乡之情。古诗中常提到大雁,表达对亲人、故土的思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金墀,清代诗人,精通诗词,风格多变,擅长描写自然景色和抒发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秋季的一个夜晚,诗人在清新宁静的环境中,怀念过往与故乡,体现了诗人的孤独与思乡之情。
诗歌鉴赏
《秋夕》是一首描绘秋天夜晚宁静美丽景象的诗。诗中通过描写竹梢上的新月和清凉的露水,营造出一种清新幽静的意境,给人以深邃的感受。作者以“人静花轻睡”来描绘夜的宁静,花儿在夜色中轻轻酣睡,仿佛连自然也在享受这份宁静。
随着诗句的展开,虫鸣和蝉声交替出现,形成了一种富有韵律的声音背景,表现出秋夜的生机。而在这一切的背后,诗人却感到一丝孤独,因而回忆起南飞的大雁,它们自由飞翔,诗人则在地面上沉浸于自己的思念之中。这种对比使得整首诗情感更加深刻,表达了对自由的向往和对故乡的思念。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构建了一个意蕴深远的秋夜画面,融合了自然景观与个人情感,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与思考。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竹梢新月上”:描绘了一个清新、宁静的夜晚,月光照耀着竹子。
- “凉露一天清”:露水的清凉感,与夜晚的清新空气相得益彰。
- “人静花轻睡”:夜深人静,花儿沉沉入睡,营造出一种安静祥和的氛围。
- “香消酒半酲”:随着夜色的加深,花香渐渐消散,酒意也随之减弱,表现出一种淡淡的惆怅。
- “虫吟多叠韵”:虫鸣声层层叠叠,形成了一种自然的乐曲。
- “蝉歇带馀声”:蝉声渐渐停歇,但仍留有余音,增加了夜的静谧感。
- “遥忆南飞雁”:诗人回忆起南飞的大雁,表达思乡之情。
- “冲云第几程”:不知大雁已经飞往何处,表现出一种对远方的向往和无奈。
-
修辞手法:
- 对仗:如“虫吟多叠韵,蝉歇带馀声”,形成对称,增强了诗的音韵美。
- 意象:通过新月、露水、花香、虫鸣等意象,营造出秋夜的宁静与美丽。
-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秋夜的宁静与美,透过对自然的描绘,反映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故乡的思念,展现了人对自然与人情的深刻感悟。
意象分析
- 新月:象征新的开始与希望。
- 凉露:象征清新与宁静。
- 花:寓意美好与脆弱,代表着诗人对生活的感受。
- 虫鸣与蝉声:象征生命的延续与自然的和谐。
- 南飞雁:象征离别与思乡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竹梢新月上”描绘的是哪种景象? A. 晴天
B. 雨天
C. 夜晚
D. 黄昏 -
“香消酒半酲”中,酒意是如何描述的? A. 很醉
B. 半醉
C. 清醒
D. 完全醉 -
诗中提到的“南飞雁”主要象征什么? A. 离别与思乡
B. 自由与快乐
C. 归来与团圆
D. 冷漠与孤独
答案:
- C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王维《鹿柴》
- 李白《静夜思》
诗词对比:
- 杜甫《月夜忆舍弟》:同样表达对亲人的思念,更强调人间情感。
- 王维《鹿柴》:描绘自然景色,情感更为明朗而宁静。
这些作品在展示自然美的同时,也传达出诗人对生命、家庭和故乡的深刻思考,形成了一种丰富的情感交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