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一自西风起,愁看落叶黄。
学诗嫌韵窄,拟句爱更长。
树影全归月,苔痕半入墙。
夜深人语寂,罗袂暗生凉。
白话文翻译:
自从西风吹起,我愁苦地看着黄叶飘落。
学写诗时觉得韵脚太窄,拟定句子时更喜欢长些。
树影完全映在月光下,墙上苔痕也半隐于其中。
夜深人静,唯有寂静的空气,罗裙轻轻地感到一丝寒凉。
注释:
- 西风:指秋天的风,象征时光的流逝与生命的衰退。
- 愁:指忧愁、忧虑。
- 落叶:象征生命的终结与离别。
- 韵窄:指诗歌的韵脚受限,表现出作者对诗歌形式的困扰。
- 拟句:创作诗句的行为。
- 罗袂:指轻薄的衣袍,暗示夜晚的清凉。
典故解析:
这首诗没有直接引用典故,但通过描绘秋天的落叶、月光下的树影、墙上的苔痕等意象,反映了孤独、思索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展现了古诗词中常见的怀古与抒情主题。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金墀,清代诗人,生活在一个经济和文化相对繁荣的时期。他的诗风以清新自然、情感细腻著称,常常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个人的情感和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秋季,正值秋风起,落叶纷飞之时,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象的观察,引发对生命、时间的思考,反映了他内心的孤独与忧愁。
诗歌鉴赏:
《夜坐》是一首情感深邃的诗,诗人在夜深人静时独自坐着,感受着秋天带来的忧伤。开篇的“西风”与“落叶”,不仅描绘了秋天的景象,更引发了对生命流逝的思考。诗人对诗歌创作的自我反思,表现出一种对艺术的追求,但又因“韵窄”而感到受限,这种矛盾和挣扎使得诗歌的情感更加深刻。
“树影全归月”,“苔痕半入墙”则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月光下的静谧与美丽,反映了诗人对周遭环境的敏感和细致的观察。同时,诗中的“夜深人语寂”更是揭示了内心的孤独,在这静谧的夜晚,诗人感受到了冷清和凉意,仿佛周围的一切都与他无关,突显了个体的孤独。
整首诗在结构上紧凑,意象丰富,既有自然景物的描绘,又有内心情感的流露,展现了诗人深邃的思考和细腻的情感,是一首值得细细品味的佳作。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一自西风起,愁看落叶黄。
- 诗人描写了秋天的开始,西风吹起,落叶纷飞,表达了对自然变化的忧愁。
-
学诗嫌韵窄,拟句爱更长。
- 反映了诗人对自己诗歌创作的困惑,认为韵脚太窄限制了表达,渴望写出更长的句子来抒发情感。
-
树影全归月,苔痕半入墙。
- 描绘了月光下的景象,树影投射在地面,墙上长满苔藓,展现出一种幽静的美感。
-
夜深人语寂,罗袂暗生凉。
- 描述了静谧的夜晚,周围没有人声,诗人感到一丝寒意,暗示内心的孤独与凉意。
修辞手法:
- 比喻:如“西风”比喻秋天的到来,象征时光的流逝。
- 拟人:如“树影全归月”,赋予树影以生命。
- 对仗:如“愁看落叶黄”和“学诗嫌韵窄”,表现出工整的形式美。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围绕着孤独、忧愁和对生命流逝的感慨,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敏感和对自我创作的反思,表达了一种深沉的情感基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西风:象征秋天的开始,生命的结束。
- 落叶:代表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无常。
- 树影:映衬出月光下的宁静与美丽。
- 苔痕:象征时间的积淀与孤独的沉淀。
- 罗袂:表现出夜晚的寒凉,增强了孤独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这首诗的作者是哪一代的诗人?
- A) 唐代
- B) 宋代
- C) 清代
- D) 明代
-
诗中提到的“西风”象征什么?
- A) 春天
- B) 夏天
- C) 秋天
- D) 冬天
-
诗中“夜深人语寂”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欢乐
- B) 孤独
- C) 愤怒
- D) 兴奋
答案:
- C) 清代
- C) 秋天
- B) 孤独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李白《月下独酌》
诗词对比:
- 王维《山居秋暝》:同样描绘秋天的景象,但更突出自然的宁静与和谐美。
- 李清照《如梦令》:表现女性的孤独与思念,情感更为细腻。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诗经与唐诗的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