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二乔观兵书图》
时间: 2025-01-01 12:47:1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舳舻焚尽仗东风,应借奇谋闺阁中。曾把韬钤问夫婿,谁言儿女不英雄。阴符偷读妨描黛,绣帙双开见唾绒。一十三篇劳指授,蟂矶馀烈本吴宫。
白话文翻译:
战船在东风的吹拂下焚烧殆尽,难道不应该借助于奇妙的计策在闺房之中吗?我曾向丈夫请教韬略,谁说儿女就不是英雄?偷偷读《阴符经》妨碍了描眉,绣帙双开可以见到唾沫绒。我辛苦传授的十三篇,留存下来的余烈本是吴宫的气象。
注释:
- 舳舻:指船只,尤其是长形的战船。
- 仗东风:依靠东风,暗指借助自然力量。
- 奇谋:奇妙的计策,智慧的策略。
- 韬钤:指兵法和战略。
- 儿女:这里指女性,强调她们也具备英雄气概。
- 阴符:是《阴符经》,古代兵书之一。
- 描黛:描眉,古代女子妆容的一部分。
- 绣帙:指装帧精美的书籍。
- 蟂矶:古吴地名,指吴国的余烈。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沈纕(生卒年不详)是清代的一位女诗人,作品多以女性视角探讨政治、生活及情感。她的诗风细腻,情感真挚,常常展现出女性在历史与社会中的角色。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清代,正值社会动荡与变革的时期,女性的地位逐渐提高,诗人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女性同样具备智慧与能力,能够参与到国家事务与军事战略中。
诗歌鉴赏:
《题二乔观兵书图》是一首颇具深意的诗作,展现了沈纕对女性角色和智慧的重新定义。诗中通过描绘二乔(历史上著名的美女,常与吴国联系在一起)在观兵书的场景,反映了女性不仅仅是被动的陪衬,而是可以主动参与政治与军事事务。开头两句“舳舻焚尽仗东风,应借奇谋闺阁中”,引入了战争与策略的主题,表现出一种对传统观念的挑战。沈纕通过设问的语气,表达了女性在历史中的重要性,甚至可以与男性英雄并列。
接下来的“曾把韬钤问夫婿,谁言儿女不英雄”,则进一步强调了女性对兵法的渴求和对智慧的追求,打破了儿女无能的刻板印象。最后两句通过“阴符偷读妨描黛”和“一十三篇劳指授”,描绘了女性在学习与传授兵法上的努力,充满了自信与力量。
整首诗在结构上层层递进,情感上从对战争的反思逐渐转向对于女性智慧的赞美,展示了沈纕对女性角色的重新审视与肯定。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舳舻焚尽仗东风:描绘了战船在东风中的焚烧,暗示战争的残酷。
- 应借奇谋闺阁中:提到女性在家庭中也能创造奇妙的计策。
- 曾把韬钤问夫婿:表明诗人向丈夫请教兵法,表现对知识的渴求。
- 谁言儿女不英雄:反击传统观点,强调女性同样能够展现英雄气概。
- 阴符偷读妨描黛:暗示女性在化妆和学习之间的取舍。
- 绣帙双开见唾绒:显示出学习的成果和书籍的珍贵。
- 一十三篇劳指授:传授兵法的辛苦与付出。
- 蟂矶馀烈本吴宫:指向吴国的历史与文化遗存。
修辞手法:
- 对仗:如“舳舻焚尽”与“奇谋闺阁”,增添了诗的节奏感。
- 比喻:将兵法与女性的智慧相提并论,提升了女性的地位。
- 设问:通过设问来引导思考,增强了诗的互动性。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女性在家庭与社会中的角色,强调了女性的智慧与能力,挑战了传统对女性的偏见,传达出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舳舻:象征着战争与国家的命运。
- 奇谋:象征智慧与策略。
- 阴符:象征古代智慧的传承。
- 儿女:引申为女性的角色与地位。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舳舻”主要指什么?
- A. 战船
- B. 农具
- C. 居室
-
诗中“阴符偷读”意指什么?
- A. 偷懒
- B. 偷偷学习
- C. 偷偷画画
-
谁是诗中提到的“夫婿”?
- A. 朋友
- B. 诗人的丈夫
- C. 将军
答案:
- A. 战船
- B. 偷偷学习
- B. 诗人的丈夫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王士祯的《桃花扇底江南水》
诗词对比:
沈纕的作品与李清照的《如梦令》在表达女性情感与智慧方面有相似之处,李清照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女性的内心,而沈纕则通过历史和智慧的结合,展现女性在社会中的力量。
参考资料:
- 《清代女诗人研究》
- 《中国古代文学史》
- 《沈纕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