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中乾蝴蝶》

时间: 2025-01-01 12:56:17

此身未肯没蓬蒿,翰墨钻研志趣高。

早并虫鱼登《尔雅》,自寻香草到《离骚》。

怜他金粉耽缃帙,写尔芳魂托彩毫。

一卷《南华》凭梦醒,始知栩栩亦徒劳。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书中乾蝴蝶》
作者: 沈纕 〔清代〕

此身未肯没蓬蒿,翰墨钻研志趣高。
早并虫鱼登尔雅,自寻香草到离骚。
怜他金粉耽缃帙,写尔芳魂托彩毫。
一卷南华凭梦醒,始知栩栩亦徒劳。

白话文翻译:

这身躯尚不愿意埋没在蓬蒿之中,笔墨的研究志趣高远。
早就与虫鱼一起登上高雅的境界,自寻香草来到《离骚》。
怜惜那些金粉堆砌的书籍,写下你的芳魂托付于彩色的笔毫。
翻阅一卷《南华》,在梦中醒来,才知道栩栩如生也是徒劳无功。

注释:

  • 蓬蒿:指杂草,常用来形容人处于贫困或被世俗遗忘的状态。
  • 翰墨:指书法和绘画,代表文人雅士的艺术追求。
  • 虫鱼:指自然界的生物,可能隐喻简单、质朴的生活态度。
  • 香草:指美好的事物,可能是对《离骚》的一种追求。
  • 金粉:形容华丽的书籍,通常指那些装帧精美的著作。
  • 南华:指《南华经》,是道教经典之一,强调道理的深邃和哲学的探讨。
  • 栩栩:形容生动活泼,形象逼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沈纕(生卒年不详),清代诗人,生活在一个文人风气浓厚的时代。他的作品往往体现出对传统文化的深刻理解和对人生哲学的思考,具有独特的个性和风格。

创作背景:
《书中乾蝴蝶》作于沈纕对文人生活和艺术追求的反思之际,表达了他在追求艺术与知识的过程中所遭遇的困惑与思考。

诗歌鉴赏:

《书中乾蝴蝶》是一首充满哲思的古诗,透过沈纕的笔触,我们能够感受到他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以及对现实的深刻反思。首句“此身未肯没蓬蒿”直接表明了诗人不愿意沉沦于平庸、渺小的人生状态,他希望通过笔墨的研究来实现自我价值。接下来的两句则体现了他对高雅生活的向往,诗人自比虫鱼,意欲与自然和谐共生,同时又渴望通过对《离骚》的探索,追求更深层次的文化内涵。

在诗的后半部分,诗人对“金粉”所代表的华丽书籍表示怜惜,似乎在传达一种对浮华的反思。他写作的目的在于托付自己的精神追求,然而在最后一句“一卷南华凭梦醒”中,诗人揭示了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最终意识到即使是再美的追求也可能是徒劳的。整首诗在情感上既有理想的追求,也有对现实的无奈,展现了沈纕的深刻思考和丰富情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此身未肯没蓬蒿”:我这身躯还不愿意埋没在杂草丛中,表达了对生命的渴望。
  • “翰墨钻研志趣高”:在书法和绘画上不断探索,体现了高雅的志趣。
  • “早并虫鱼登尔雅”:早已与虫鱼一同追求雅致的生活。
  • “自寻香草到离骚”:自己寻找美好的事物,向《离骚》靠近。
  • “怜他金粉耽缃帙”:对那些华丽书籍的怜惜,反映了对文化的珍视。
  • “写尔芳魂托彩毫”:将美好的灵魂寄托在彩笔之上。
  • “一卷南华凭梦醒”:翻开《南华经》,在梦中醒来,领悟到哲理。
  • “始知栩栩亦徒劳”:才明白即使栩栩如生的追求也是徒劳的。

修辞手法:

  • 比喻:诗中将人生比作书中的蝴蝶,寓意着追求自由与美好。
  • 对仗:如“翰墨钻研”与“香草到离骚”,展现出诗的对称美。
  • 拟人:赋予书籍以情感,表现出对文化的热爱与眷恋。

主题思想:
整首诗反映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和对现实的思考,表达了他对文化的热爱以及在理想与现实之间的挣扎。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蓬蒿:象征平庸与渺小。
  • 翰墨:代表文人雅士的艺术追求。
  • 虫鱼:自然的象征,表达简单与质朴。
  • 香草:象征美好与理想。
  • 金粉:华丽与浮华的代表。
  • 南华:道教哲学的象征,深刻而悠远。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此身未肯没蓬蒿”中的“蓬蒿”指什么?
    A. 美丽的花朵
    B. 杂草
    C. 高山
    D. 清水

  2. 诗中提到的“南华”是指哪部经典?
    A. 《论语》
    B. 《道德经》
    C. 《南华经》
    D. 《离骚》

  3. 诗人对“金粉”书籍的态度是?
    A. 赞赏
    B. 轻视
    C. 怜惜
    D. 忽视

答案: 1-B; 2-C; 3-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鸟鸣涧》
  • 李白的《将进酒》

诗词对比:
沈纕的《书中乾蝴蝶》与李白的《将进酒》都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但沈纕更注重内心的探索与哲理的思考,而李白则强调享乐与豪情,形成鲜明对比。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沈纕研究》
  • 《古诗词鉴赏选》
  • 《诗词的艺术与哲学》

这些内容将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首诗的深意与背景,激发对古诗词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