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弟程之邵奉议知泗州》
时间: 2025-01-05 11:08:00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马有千里足,所愿百里程。
马心自为计,安用终日行。
何人志四方,欲买千金轻。
吾弟有俊才,见事心眼明。
二年坐北部,万口传佳声。
谈笑顽狡伏,何曾用敲榜。
艰难得铜虎,洗眼长淮清。
民事不足为,但当食鱼烹。
负重贵余力,过饱多伤生。
不见大路马,垂头畏繁缨。
白话文翻译
马有千里之行的能力,然而它所希望的只是百里路程。马自己也有打算,何必整天奔走不息呢?谁会志向远大,想要用千金去换取轻松的生活?我的弟弟才华出众,眼光明亮,善于观察事物。两年来在北方任职,赢得了万众的赞誉。谈笑间,机智灵活,从来不需要靠敲打公告来出名。获得铜虎的艰辛,洗净眼睛才能看见长淮的清澈。民间事务不足以为重,重要的是吃鱼时的烹饪。背负重担要在于余力,过度饱满反而容易伤身。不见大路上的马,低头畏惧繁华的缰绳。
注释
- 千里足:指马的奔跑能力很强,能够行千里。
- 百里程:指马希望的目标仅是百里之行。
- 铜虎:古代官员任职的象征,获得铜虎意味着获得了官职。
- 洗眼长淮清:比喻经过艰难困苦后,才能看清事物的真实。
- 民事:指民间事务。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辙(1039年-1112年),字子美,号晦庵,宋代著名的文学家、哲学家,苏轼的弟弟。他的诗词风格清新自然,富有哲理,擅长抒发个人情感、观察社会。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宋代,作者通过对马的描写,反映了自己对人生的思考,表达了对弟弟的赞许以及对社会现象的批评,展现了个人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
诗歌鉴赏
《表弟程之邵奉议知泗州》是一首集哲理与情感于一体的诗作。诗中通过马的形象象征着人们的志向与追求,千里足的马却只希望百里程,反映了人们在追求理想时的无奈与现实的制约。作者用“马心自为计”来说明个体的选择与自由,强调了内心的追求与外部环境的关系。接着,作者颂扬了自己的弟弟,称其为“俊才”,表达了对弟弟才能的欣赏以及对其未来的期望。
整首诗以一种对比的手法,揭示了志向与现实之间的矛盾,同时也隐含了对社会风气的批判,认为在纷繁复杂的社会中,过度的名利追求不仅无益于个人,反而可能会伤害身体与精神。作者在诗的最后通过反思来引导读者关注内心的选择与健康的生活方式,体现了对生活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马有千里足,所愿百里程。
开篇以马为喻,强调能力与目标的差距。 - 马心自为计,安用终日行。
表达了内心的思考与选择,质疑无意义的奔波。 - 何人志四方,欲买千金轻。
反映出对追逐名利的讽刺。 - 吾弟有俊才,见事心眼明。
赞美弟弟的才能与洞察力。 - 二年坐北部,万口传佳声。
通过弟弟的成绩反映出个人的努力与认可。 - 谈笑顽狡伏,何曾用敲榜。
指出真正的才华不需要依靠外在的宣传。 - 艰难得铜虎,洗眼长淮清。
通过艰难的经历来获得清晰的视野。 - 民事不足为,但当食鱼烹。
生活的真实重要性,强调饮食的平常。 - 负重贵余力,过饱多伤生。
表达对生活节制的理解。 - 不见大路马,垂头畏繁缨。
最后以马的状态反映出对繁华的畏惧,传达出对简单生活的向往。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马”象征人们的志向与生活状态。
- 对仗:在句式上形成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赋予马以人的情感与思考。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反思个人的追求与社会的纷扰,强调内心的真实选择与自我价值的实现。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马:象征志向与追求。
- 铜虎:象征官职与地位。
- 鱼:代表生活的平常与真实。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马有千里足”意指什么?
- A. 马的力量
- B. 马的速度
- C. 马的志向
-
作者如何评价自己的弟弟?
- A. 认为他平庸
- B. 认为他才华出众
- C. 认为他懒惰
-
“艰难得铜虎”中铜虎指的是什么?
- A. 名声
- B. 官职
- C. 财富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by 王之涣
- 《静夜思》by 李白
诗词对比
- 与李白的《将进酒》对比,苏辙的诗更注重内心的反思和对现实生活的关注,而李白则强调豪情与纵情。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苏辙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