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青州签判俞退翁致仕还湖州》

时间: 2025-01-05 10:42:58

不作清时言事官,海邦那复久盘桓。

早依莲社尘缘少,新就草堂归计安。

富贵暂时朝露过,江山故国水精寒。

宦游従此知多事,收取《楞伽》静处看。

意思解释

送青州签判俞退翁致仕还湖州

原文展示:

不作清时言事官,海邦那复久盘桓。
早依莲社尘缘少,新就草堂归计安。
富贵暂时朝露过,江山故国水精寒。
宦游従此知多事,收取楞伽静处看。

白话文翻译:

我不再担任清白之时的官职了,海边的地方又怎能久留呢?
早已依靠莲社,尘世的纷扰少了,新建的草堂让我感到安宁。
富贵如朝露般稍纵即逝,江山和故国的水依旧寒凉。
从今往后,游宦生涯让我明白了许多事,
我将回归宁静的楞伽,静静地观望一切。

注释:

  • 清时:指清明之时,意指清白或良好的时期。
  • 海邦:指海边的地方,寓意远离故土的地理位置。
  • 莲社:指与莲花相关的社团,象征纯洁与宁静。
  • 草堂:简陋而自然的居所,象征隐居生活。
  • 朝露:比喻富贵如朝露般短暂。
  • 楞伽:指一种静谧的地方,这里可能是指佛教的静修之地。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苏辙(1039年-1112年),字子美,号晦庵,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是苏东坡的弟弟。他的诗歌以清新、婉约著称,常表达个人的情感与社会的关怀。
  •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苏辙的好友俞退翁致仕返回湖州之际,表达了对友人的祝福与对官场生活的感悟。

诗歌鉴赏:

这首诗展现了苏辙对官场的失望与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诗中通过对比,展示了富贵与宁静的差异,表达了对人生短暂与无常的深刻理解。开头两句直接表明了他对官职的放弃,海邦的浮沉使他不愿再留恋。接下来的句子则展现了他对静谧生活的追求,莲社的宁静与草堂的安逸使他心有所依。后半部分通过“朝露”这一生动的比喻,揭示了富贵的短暂与人生的无常,而“水精寒”则暗示了故国的苍凉,深藏着对故土的思念与忧虑。结尾的“收取楞伽静处看”则清晰地表达了他归隐的决心和对未来平静生活的期待,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蕴深远,给人以深思。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不作清时言事官:不再担任清白正直的官职。
    2. 海邦那复久盘桓:海边的地方怎能长久停留?
    3. 早依莲社尘缘少:早已归依莲社,世俗的纷扰减少。
    4. 新就草堂归计安:新建的草堂让我觉得安宁。
    5. 富贵暂时朝露过:富贵如朝露般稍纵即逝。
    6. 江山故国水精寒:江山与故国的水依旧寒凉。
    7. 宦游従此知多事:从今游宦生涯让我明白了很多事。
    8. 收取楞伽静处看:我将回归静谧的楞伽,静静地观望。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富贵比作朝露,生动地揭示了其短暂性。
    • 对比:官场的浮华与归隐的宁静形成鲜明对比。
  •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官场生活的失望与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反映了诗人对人生短暂和无常的深刻思考,强调了归隐的价值和意义。

意象分析:

  • 莲社:象征着清净与纯粹的精神追求。
  • 草堂:代表隐居生活的安宁与自得。
  • 朝露:象征富贵的短暂与易逝。
  • 水精寒:隐含对故国的情感与对人生的思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 A. 杜甫
    • B. 苏辙
    • C. 李白
    • D. 陶渊明
  2. “富贵暂时朝露过”中,富贵比作什么?
    • A. 明月
    • B. 朝露
    • C. 花开
    • D. 雪花
  3. 诗中提到的“楞伽”是指什么?
    • A. 一种花
    • B. 一种寺庙
    • C. 一处静修之地
    • D. 一种乐器

答案

  1. B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同样表达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 王维的《鹿柴》:描绘自然之美与隐逸精神的结合。
  • 诗词对比

    • 苏辙与王维的诗作均体现了归隐主题,但苏辙更多地探讨了官场的无奈,而王维则更侧重于自然的描绘与心灵的宁静。

参考资料:

  • 《宋代诗词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苏辙与苏东坡的诗词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