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仆所藏仇池石,希代之宝也,王晋卿以小诗借观,意在于夺,仆不敢不借,然以此诗先之》
时间: 2025-01-07 18:21:17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海石来珠浦,秀色如蛾绿。
坡陀尺寸间,宛转陵峦足。
连娟二华顶,空洞三茅腹。
初疑仇池化,又恐瀛州蹙。
殷勤峤南使,馈饷淮东牧。
得之喜无寐,与汝交不渎。
盛以高丽盆,藉以文登玉。
幽光先五夜,冷气压三伏。
老人生如寄,茅舍久未卜。
一夫幸可致,千里常相逐。
风流贵公子,窜谪武当谷。
见山应已厌,何事夺所欲。
欲留嗟赵弱,宁许负秦曲。
传观慎勿许,间道归应速。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仇池石的美丽和珍贵,诗人通过对石的观察,表达了对友人的深情与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具体来说,诗中的“海石”来自珠浦,色彩如同蛾子的翅膀一般青绿,形态在山坡和高低起伏的地形中显得婀娜多姿。诗人一开始怀疑这块石头是来自仇池,后来又担心它会被瀛州的神秘力量所掩盖。南方友人热情地送来礼物,我因此喜悦得失眠,和你交往自然不敢疏忽。用高丽盆盛放,铺上文登的美玉。夜晚的微光先于五个夜晚出现,冷气在三伏天中显得格外寒冷。老人的生命如同寄居,茅屋已经很久没有安定的住所。一位幸存的君子,愿意为此千里奔波。那些风流倜傥的公子,流落到武当山谷,见到山景早已厌倦,何必再来争夺自己所欲的东西。想要留住赵弱,宁愿放弃秦曲。传递观赏的诚意,请小心谨慎,走小路回去应当迅速。
注释
- 海石:指一种特殊的石头,可能是仇池石。
- 珠浦:地名,意为“珍珠的港口”。
- 蛾绿:比喻色彩清新,亮丽。
- 坡陀:指山坡或高低起伏的地形。
- 仇池:古代传说中的神秘地,常与美石联系。
- 瀛州:传说中的海上仙岛,象征遥不可及的美好。
- 高丽盆:指韩国生产的精美器皿。
- 文登玉:指一种珍贵的玉石。
- 千里常相逐:形容为友谊而不辞辛劳的决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和画家。他在诗、词、散文等多个领域都有杰出的成就。苏轼的诗风豪放,语言生动,富有哲理,极具个性。
创作背景
《仆所藏仇池石》创作于北宋时期,当时社会动荡,文人间的交流与友谊尤为珍贵。诗中表现了作者对友人王晋卿的敬重,以及对美好事物的珍视与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仇池石为主题,通过对石头的描绘,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热爱和对友谊的珍视。诗中采用了许多生动的意象,使得读者能够感受到石头的美丽与珍贵,如“秀色如蛾绿”,生动形象地描绘了石头的颜色,给人以清新之感。诗人通过描写自己与友人的关系,表达了对友谊的忠诚与珍惜,展现了文人之间深厚的情谊。
诗中还蕴含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老人生如寄”,让人反思生命的短暂与珍贵。此外,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追求,体现了他内心的激情与理想。整体而言,这是一首充满情感与哲思的佳作,既有对自然的热爱,也有对人情的深刻理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海石来珠浦:开头两句描绘了石头的来源及其美丽的色彩,带出诗的主题。
- 秀色如蛾绿:比喻石的颜色如同蛾子的翅膀,清新动人。
- 坡陀尺寸间:描述石的形状与地形的关系,表现出自然的神奇。
- 初疑仇池化:诗人对石的来源产生疑问,表现出对美的向往。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秀色如蛾绿”,形象地描绘了石的色彩。
- 对仗:整首诗的句式工整,形成了对称美。
- 拟人:通过“老人生如寄”,让人感受到时间的流逝。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对友谊的珍视,表现了诗人对生命和自然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仇池石:象征珍贵与美丽。
- 高丽盆:代表外来文化的精致与美好。
- 文登玉:象征珍稀与价值。
这些意象不仅描绘了自然的美,还反映了诗人对文化的欣赏与对友谊的珍重。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
- A. 对自然的热爱
- B. 对友谊的珍视
- C. 对人生的感慨
- D. 以上皆是
-
“秀色如蛾绿”中的“蛾”字用来比喻什么?
- A. 晚霞
- B. 石头的颜色
- C. 生命的脆弱
- D. 美人的容貌
答案
- D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将进酒》
- 杜甫的《登高》
诗词对比
可以与王维的《山居秋暝》进行对比,分析两位诗人在描写自然景色时的不同风格与情感表达。王维偏向于宁静与淡泊,而苏轼则更加强烈地表达了对美的渴望与人际关系的重视。
参考资料
- 《苏轼诗词全集》
- 《宋代文学史》
- 《中国古典诗词名篇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