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诗词名称: 忆江南 其五
作者: 冯煦 〔清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阑暑后,竟夕走雷声。拥鼻微吟秋树下,一篝冷碧碎于星。何事更囊萤。
白话文翻译:
在夏末秋初的时候,整夜听到雷声。坐在秋树下,轻声吟唱,鼻子微微嗅着空气中清新的气息,一堆冷冷的青色光影在星空中破碎。还有什么事情比这更美好呢?
注释:
- 阑暑后:指夏季快要结束的时候。
- 竟夕:整夜,指夜晚的时间。
- 走雷声:形容雷声响起,给人以动感。
- 拥鼻:指用手捂住鼻子,可能是为了感受清新的空气。
- 微吟:轻声吟唱,表现出一种悠然自得的态度。
- 秋树:指秋天的树木,象征着季节的变迁。
- 一篝冷碧:指一堆冷冷的青色光影,可能形容萤火虫的光。
- 囊萤:囊萤照书,指用萤火虫的光照明,象征着美好的事情。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 冯煦(生卒年不详),清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著称,常表现对自然的热爱及对人生的思考。
- 创作背景: 该诗作于秋季,诗人怀念江南的美景,展现了对自然的感悟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忆江南 其五》是一首描绘秋季景象的诗,诗中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的心境与情感。开篇的“阑暑后,竟夕走雷声”便让人感受到夏末的余热以及夜晚雷声带来的不同寻常的气氛。雷声不仅是自然现象的描写,也是情绪的象征,暗示着季节的更替与生活的变化。
诗人在“拥鼻微吟秋树下”时,传达出一种闲适和淡然的生活态度。秋天的树木在微风中摇曳,仿佛在倾诉着自然的秘密。接下来的“一篝冷碧碎于星”,则以丰富的想象力描绘了萤火虫在夜空中闪烁的情景,冷碧的光影仿佛为星空增添了几分生机与梦幻。
最后的“何事更囊萤”则是对生活中美好瞬间的感叹与珍惜,表达了诗人对简单而纯粹的幸福的向往。整首诗通过细腻的观察和清新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江南自然风光的热爱以及对生活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阑暑后,竟夕走雷声”:描绘夏季结束时的夜晚,雷声回荡,充满了季节更替的气息。
- “拥鼻微吟秋树下”:在秋天的树下,轻声吟唱,营造出一种宁静、悠闲的气氛。
- “一篝冷碧碎于星”:描绘了萤火虫点点闪烁的景象,象征着夜晚的生机与美丽。
- “何事更囊萤”:感叹生活中还有什么比这更美好的呢,表达了一种对简单幸福的珍视。
-
修辞手法:
- 比喻:用“冷碧”形容萤火虫的光芒,展现出一种清冷而美丽的画面。
- 拟人:秋树在微风中摇曳,仿佛在诉说着自己的故事,增添了诗的情感深度。
- 对仗:整体结构上,诗句之间有对仗的韵律感,使得诗歌更具音乐感。
-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描绘秋季的自然景象,表达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热爱,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淡泊。
意象分析:
- 阑暑:象征着时光的流逝与季节的变迁。
- 秋树:代表着成熟与沉静的美。
- 冷碧:象征着清澈、优雅的自然之美。
- 囊萤:体现了生活的简单快乐,暗示着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阑暑”指的是哪个季节的结束?
A. 春季
B. 夏季
C. 秋季
D. 冬季 -
诗中“拥鼻微吟”的意图是什么?
A. 感受秋天的气息
B. 赞美雷声
C. 询问他人
D. 听音乐 -
“何事更囊萤”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学习的渴望
B. 对生活的珍惜与感叹
C. 对未来的迷茫
D. 对过去的怀念
答案: 1-B, 2-A, 3-B
诗词比较与延伸:
-
相关作品推荐:
- 《忆江南》其他篇章
- 其他清代诗人如纳兰性德的作品
-
诗词对比:
- 与李白的《夜泊牛津》对比,探讨两者在描绘夜晚自然景象时的不同风格与情感。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诗经》与《楚辞》对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