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天台国清寺,天下为四绝。
今到普照游,到来复何别。
柟木白云飞,高僧顶残雪。
门外一条溪,几回流岁月。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天台山的普照寺,表达了诗人对这座名胜古寺的赞美与感慨。天台国清寺被称为天下四绝之一。今天我来到普照寺游览,和以前的游玩又有什么不同呢?高耸的柟树与飘渺的白云交织在一起,寺中高僧的头顶上仍然残留着雪。寺外的小溪流淌,似乎已经流逝了很多岁月。
注释:
- 天台国清寺:指的是位于天台山的普照寺,是中国著名的佛教寺庙。
- 四绝:指四个绝佳的名胜,通常用来形容风景极其优美。
- 柟木:一种树木,常见于山林。
- 高僧:指高僧大德,通常是指佛教中的出家人。
- 流岁月:流逝的岁月,暗指时间的无情流逝。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著名诗人,世称“诗仙”。他以豪放、奔放的个性和独特的诗风而著称,尤其擅长描绘自然风光和抒发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普照寺作为李白游历的场所,体现了他对自然与宗教的深刻思考。这首诗可能是在他游览普照寺时所作,表达了他对寺庙环境的感受以及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诗歌鉴赏:
《普照寺》这首诗以简约的语言勾勒出普照寺的清幽之美。诗中通过对自然景观和人文情怀的描绘,展现了诗人李白的浪漫情怀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开头两句以“天台国清寺,天下为四绝”开篇,表明了普照寺在名胜中的独特地位,突显了其自然与人文的绝美融合。
接下来的“今到普照游,到来复何别”引发了诗人对往昔游览经历的回忆,似乎在问自己,无论是前来的心情还是景色,究竟有何不同?这种反思不仅是对景的感知,也是对内心情感的探寻。
“柟木白云飞,高僧顶残雪”则通过细腻的描写,营造出一种宁静的氛围。柟树与白云形成了动与静的对比,而高僧的残雪则象征着时间的流逝,犹如佛教中的无常观念。
最后一句“门外一条溪,几回流岁月”以小溪流动隐喻时间的流逝,流淌的溪水似乎在诉说着岁月的故事,进一步加深了诗的哲理性和情感的深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天台国清寺,天下为四绝。
描述了普照寺的美丽与独特,强调其在中国名胜中的重要地位。 -
今到普照游,到来复何别。
表达了诗人对再次游览普照寺的思考,似乎在质疑往日与今日游览的不同。 -
柟木白云飞,高僧顶残雪。
描绘出自然景观的和谐美,柟木与白云的结合展现了自然的灵动,而高僧的残雪隐喻着岁月的无情。 -
门外一条溪,几回流岁月。
小溪的流动象征着时间的流逝,表达了对时光的感慨,蕴含了对生命的思考。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小溪比作流逝的岁月,增强了诗的哲理性。
- 对仗:如“柟木白云飞”与“高僧顶残雪”形成对比,增加了诗的音韵美。
- 象征:高僧的残雪象征着时间,流动的溪水象征着生命的流逝。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在于对自然景观的赞美和对时间流逝的感慨,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深思与对人生无常的理解。通过对普照寺的描绘,李白展现了他内心的宁静与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普照寺:象征宁静与清净。
- 柟木:代表坚韧与生命力。
- 白云:象征飘渺与自由。
- 残雪:隐喻时间的流逝与无常。
- 溪水:代表生命的流动与岁月的变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李白的《普照寺》描绘了哪个寺庙? A. 少林寺
B. 普照寺
C. 昆明寺
D. 大明寺 -
诗中提到的“柟木白云飞”主要描绘了什么? A. 秋天的景象
B. 自然的和谐美
C. 人们的活动
D. 城市的繁华 -
“流岁月”在诗中象征着什么? A. 时间的飞逝
B. 水的流动
C. 生命的开始
D. 人的往来
答案:
- B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鹿柴》
- 杜甫的《春望》
诗词对比:
李白的《普照寺》与王维的《鹿柴》,两者都描绘了自然景观,李白侧重于寺庙的氛围与时间的流逝,而王维则强调了山水的静谧与自然之美。两首诗在主题上都表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但情感基调各有不同,李白更为豪放,王维则显得细腻温婉。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李白评传》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