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骑鹤仙人去,烧丹胜地存。
好峰云澹澹,荒井水源源。
闻道神灵雨,常沾绿树村。
还将椒与桂,一为叩山门。
白话文翻译:
骑着仙鹤的仙人已经离去,留下了这个炼丹的胜地。
山峰好似笼罩在淡淡的云雾中,荒凉的井水源源不断流出。
听说神灵会降下雨露,常常滋润着绿树掩映的小村庄。
我还准备了椒和桂,想要叩响山的门扉。
注释:
- 骑鹤:指乘坐仙鹤,象征高人或仙人。
- 烧丹:炼制丹药的过程,常与道教修炼有关。
- 云澹澹:形容云气轻薄,给山峰增添了一种宁静的感觉。
- 荒井:指无人的井,象征自然之源。
- 神灵雨:神灵所降的雨露,寓意神灵的庇佑。
- 椒与桂:椒指花椒,桂指桂花,都是重要的香料和象征。
典故解析:
“骑鹤”常用来形容道士或仙人。“烧丹”则是道教文化中,修道者追求长生不老的炼丹术。这首诗表达了对自然的敬畏与对丰收的期待,反映出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愿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常纪,清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为人知,但其诗作多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道教思想的追求。其风格清新自然,常以山水为题材。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清代,正值社会动荡与自然环境变化的时期。诗人通过对南岷山的描写,反映出对雨水的渴望,寄托了对农业丰收的祈求。
诗歌鉴赏:
《南岷山祈雨》通过描绘自然景象与神灵的呼唤,展现了对雨水的渴望与对自然的敬仰。首句“骑鹤仙人去,烧丹胜地存”开篇即引入仙人形象,传达出一种超然与悠远的气息,暗示着人类与自然的深厚联系。接着,诗人描绘了山中的景致,云雾缭绕,井水涌流,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和谐的氛围。通过“闻道神灵雨”,表达了对神灵的期盼与信仰,体现了农业社会对自然馈赠的依赖与尊重。
最后一句“还将椒与桂,一为叩山门”则是一种对神灵的恳求,透出诗人对丰收的期待和对自然的敬畏。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自然之美,更传达了深厚的文化内涵,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美好愿景。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骑鹤仙人去:描绘了仙人乘鹤而去的场景,象征着道教的超然和神秘。
- 烧丹胜地存:炼丹之地依然存在,暗示着道教文化的延续。
- 好峰云澹澹:山峰在薄云下显得分外迷人,表现出自然的幽静与美丽。
- 荒井水源源:荒井流出的水源源不断,象征着自然的恩惠与生命力。
- 闻道神灵雨:传说中神灵降下的雨,表现出人们对天降甘霖的期待。
- 常沾绿树村:雨水滋润村庄,反映出人们对丰收的祈盼。
- 还将椒与桂:准备香料,作为祭品,表达对神灵的敬重。
- 一为叩山门:用椒与桂叩门,象征着对自然的恳求与期盼。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骑鹤仙人”比喻道教文化的神秘感。
- 对仗:上下句结构对称,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 意象:山、水、云等自然意象,传达出人与自然的和谐美。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的主题是对自然的敬仰与祈求,表达了人们对雨水的渴望与对丰收的期待,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愿景。
意象分析:
- 仙人:象征着道教文化的追求与超脱。
- 云:代表着自然的神秘与变化。
- 水:象征生命的源泉与丰收的希望。
- 椒与桂:象征对神灵的敬仰与祭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骑鹤仙人去”中的“骑鹤”指的是什么?
- A) 仙人
- B) 人间
- C) 动物
-
诗中提到的“烧丹”与哪种文化相关?
- A) 佛教
- B) 道教
- C) 儒教
-
“常沾绿树村”意味着什么?
- A) 雨水滋润村庄
- B) 村庄无人
- C) 树木枯萎
答案:
- A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庐山谣》
- 王维的《终南山》
诗词对比:
王维的《终南山》同样描绘了自然景象,但更多体现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与哲思,二者在风格上各有千秋。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常纪研究》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道教文化与古代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