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恩荣褒恤慰忠魂,有子长怀手泽存。
上谷鸣琴稀吏牍,摩娑残帙几声吞。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对忠诚之士的追念与慰藉,提到他们所获得的恩荣与褒奖。即使有子孙在世,仍然会长久怀念他们的恩泽。上谷地区的琴声稀少,文书也不多,翻阅残缺的书卷时,唯有几声叹息轻声流出。
注释:
- 恩荣:恩赐和荣誉,此处指对忠魂的褒奖。
- 褒恤:对有功者的嘉奖和抚恤。
- 忠魂:忠诚的灵魂,指为国为民尽忠的逝者。
- 手泽:手所施予的恩泽,意指先辈的恩惠。
- 上谷:古地名,指北方的一个地方,可能暗示孤寂。
- 鸣琴:弹琴,象征文人的雅致与情怀。
- 吏牍:官府文书,指代繁忙的政务。
- 摩娑:轻轻抚摸,形容翻阅书籍时的动作。
- 残帙:破损的书卷,代表历史的遗迹。
- 吞:指叹息或感慨的声音。
典故解析:
- 忠魂:在中国文化中,忠臣的灵魂经常被颂扬,表达对忠义精神的崇敬。
- 鸣琴:弹琴是古代文人雅士的常见活动,象征着高雅的生活情趣。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戴璐,清代诗人,以其情感真挚和意境深远的作品著称。他的诗歌常蕴含对历史和忠义的思考。
- 创作背景:此诗可能写于对某位忠臣的追念,反映出对忠诚之士的尊敬与怀念,同时也折射出时代的变迁与人事的沧桑。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简洁而深刻的语言,展现了对忠魂的悼念和对历史的反思。开篇“恩荣褒恤慰忠魂”直接引入主题,表达了对为国捧心者的感激与怀念之情。接下来的“有子长怀手泽存”则强调了后代子孙对先人的记忆与传承,暗示着忠诚之士的精神在后辈心中依然延续。
诗中“上谷鸣琴稀吏牍”,描绘了一种宁静而孤寂的氛围,仿佛在诉说着闲适的生活被政务所扰,琴声稀少,反映出当时士人的无奈与忧愁。最后一句“摩娑残帙几声吞”,让人感受到历史的沉重与过往的无奈,翻阅着残存的书卷,几声叹息显得尤为沉痛,仿佛在诉说着对历史的无尽思考与感慨。
整首诗用词考究,情感真挚,既有对忠魂的敬仰,也有对历史的反思,展现了诗人在历史长河中的深沉思考与对人性光辉的感悟。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恩荣褒恤慰忠魂:表达对忠诚之士的感激与敬重。
- 有子长怀手泽存:指出后代子孙对忠诚者的记忆与传承。
- 上谷鸣琴稀吏牍:描绘出一种宁静却孤寂的环境,琴声稀少,文书繁杂。
- 摩娑残帙几声吞:通过翻阅破旧书卷所发出的叹息,反映对历史的感慨。
-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多用对仗的方式,如“恩荣褒恤”与“有子长怀”相对,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通过“鸣琴”与“吏牍”的对比,展现了文人情怀与现实的冲突。
-
主题思想:
- 整首诗歌旨在探讨忠诚的价值与历史的沉重,表达对忠魂的追念与敬仰。
意象分析:
- 忠魂:象征忠诚与牺牲,反映出对历史人物的尊重。
- 琴声:代表文人雅士的情怀,暗示文化的传承与断裂。
- 书卷:象征历史与知识,表现出对过去的追忆与思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
- A. 爱情
- B. 忠诚与怀念
- C. 自然景色
-
“上谷鸣琴稀吏牍”中“鸣琴”指的是什么?
- A. 听音乐
- B. 弹奏琴曲
- C. 书写文书
-
本诗的作者是哪个朝代的诗人?
- A. 唐代
- B. 宋代
- C. 清代
答案:
- B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同样反映了对历史的思考与对忠诚的追忆。
- 李白的《将进酒》,传达了对人生的感慨与豪情。
诗词对比:
- 比较戴璐的《恭题理斋年伯爱吟草》和杜甫的《春望》,可以发现两者都渗透着对国家和历史的关注,但戴璐更注重忠诚与个体的情感,而杜甫则表现了对时局的忧虑与对故国的思念。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作品集》
- 《古诗词鉴赏与分析》
- 《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