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戊戌入都别友人 谭嗣同 〔清代〕
家国两愁绝,人天一粲然。 只余心独在,看汝更千年。 世界几痕梦,微尘万座莲。 后来凭吊意,分付此山川。
白话文翻译:
家国之愁深重至极,人与天之间却有一丝微笑。 只剩下我这颗心独自存在,看着你经历更长久的岁月。 世界如梦般虚幻,微小的尘埃中却有无数莲花盛开。 后来的凭吊之意,都寄托在这片山川之中。
注释:
- 家国两愁绝:指作者对家国命运的深切忧虑。
- 人天一粲然:人天之间有一丝微笑,可能指在绝望中仍存希望。
- 只余心独在:只剩下作者自己的心还在坚持。
- 看汝更千年:看着友人经历更长久的岁月。
- 世界几痕梦:世界如同梦境般虚幻。
- 微尘万座莲:微小的尘埃中却有无数莲花,比喻在困境中仍有美好。
- 后来凭吊意:后来的凭吊之意,指后人对此地的怀念。
- 分付此山川:将这些情感寄托在这片山川之中。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谭嗣同(1865-1898),字复生,号壮飞,湖南浏阳人,清末维新派人士。他积极参与维新变法运动,是“戊戌六君子”之一,后因变法失败被清政府处死。谭嗣同的诗歌多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改革的渴望。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谭嗣同在戊戌变法失败后,离开北京前与友人告别时所作。诗中流露出对家国命运的深切忧虑,同时也表达了对未来的希望和对友人的深情。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深沉的情感。首句“家国两愁绝”直接点明了作者的忧国忧民之情,而“人天一粲然”则在这种绝望中透露出一丝希望。后两句“只余心独在,看汝更千年”则展现了作者对友人的深情和对未来的期待。诗的最后两句“世界几痕梦,微尘万座莲。后来凭吊意,分付此山川”则通过意象的运用,表达了作者对未来的寄托和对后人的期望。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凝练,展现了谭嗣同诗歌的独特魅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家国两愁绝”:直接表达了作者对家国命运的深切忧虑。
- “人天一粲然”:在绝望中透露出一丝希望,可能指在困境中仍存希望。
- “只余心独在”:只剩下作者自己的心还在坚持,表达了作者的坚定。
- “看汝更千年”:看着友人经历更长久的岁月,表达了对友人的深情。
- “世界几痕梦”:世界如同梦境般虚幻,表达了作者对现实的看法。
- “微尘万座莲”:微小的尘埃中却有无数莲花,比喻在困境中仍有美好。
- “后来凭吊意”:后来的凭吊之意,指后人对此地的怀念。
- “分付此山川”:将这些情感寄托在这片山川之中,表达了作者对未来的寄托。
修辞手法:
- 比喻:“世界几痕梦”和“微尘万座莲”都是比喻,前者比喻世界的虚幻,后者比喻在困境中仍有美好。
- 对仗:“家国两愁绝,人天一粲然”和“只余心独在,看汝更千年”都是对仗句,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思想是对家国命运的忧虑和对未来的希望。作者通过简洁的语言和深沉的情感,表达了对家国的深切忧虑,同时也透露出对未来的希望和对友人的深情。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家国:代表作者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 人天:代表人与天之间的关系,可能指在绝望中仍存希望。
- 心:代表作者自己的坚持和情感。
- 世界:代表现实的虚幻。
- 微尘:代表困境中的微小存在。
- 莲:代表在困境中的美好。
- 山川:代表对未来的寄托和对后人的期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A. 谭嗣同 B. 梁启超 C. 康有为 D. 林则徐
-
“家国两愁绝”中的“愁绝”是什么意思? A. 忧虑至极 B. 绝望 C. 悲伤 D. 愤怒
-
“人天一粲然”中的“粲然”是什么意思? A. 微笑 B. 明亮 C. 灿烂 D. 明显
-
“世界几痕梦”中的“几痕梦”是什么意思? A. 几场梦 B. 梦的痕迹 C. 梦的虚幻 D. 梦的深刻
-
“微尘万座莲”中的“微尘”是什么意思? A. 微小的尘埃 B. 微不足道 C. 微小的存在 D. 微小的希望
答案:
- A
- A
- A
- C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同样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改革的渴望。
- 康有为的《大同书》:表达了对未来社会的理想和期望。
诗词对比:
- 谭嗣同的《戊戌入都别友人》与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两者都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但前者更注重个人情感的表达,后者更注重社会改革的呼吁。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谭嗣同诗选》:收录了谭嗣同的多首诗歌,可以更全面地了解他的诗歌风格。
- 《清诗选》:收录了清代多位诗人的作品,可以对比不同诗人的风格。
- 《维新派诗选》:收录了维新派人士的多首诗歌,可以了解维新派的思想和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