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莎行 金陵》
时间: 2025-01-04 07:40:27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踏莎行 金陵
作者: 李良年 〔清代〕
两岸洲平,三山翠俯,江豚吹雪东流去。
故陵残阙总荒烟,斜阳鸦背分吴楚。
青雀钿釭,朱楼画鼓,冥冥一片杨花路。
游人休吊六朝春,百年中有伤心处。
白话文翻译:
诗中描绘了金陵的自然和历史景象。两岸的洲渚平坦,三座青翠的山峰俯视着江面,江豚在水中嬉戏,似乎在吹动着雪花般的浪花向东流去。昔日的陵墓和残存的阙楼在荒烟中显得格外凄凉,斜阳下乌鸦的身影分隔了吴地和楚地。青雀的钿灯、朱楼的画鼓,隐约中似乎看到漫天的杨花飘落。游人不要再为六朝的春景感到伤感,毕竟在这百年中,总有令人心痛的过往。
注释:
- 江豚:一种生活在长江中的淡水海豚,象征着自然的生机与活力。
- 故陵:指历史上帝王的陵墓,暗指金陵的辉煌过去。
- 斜阳:夕阳,象征着时光流逝与遗憾。
- 鸦背:乌鸦的背部,描绘出斜阳下的剪影,象征孤独与哀愁。
- 青雀:古代传说中的神鸟,常与吉祥、幸福相联系。
- 钿釭:装饰华丽的灯具,象征富贵与繁华。
- 百年:暗示历史的长河与人世无常。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良年,清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但其诗风格多表现出对历史的沉思和对自然的热爱。他的作品常常富有感伤情怀,善于通过细腻的描写表达内心的情感。
创作背景:
《踏莎行 金陵》创作于清代,正值国势衰微,作者借助对金陵的描绘,表达对往昔辉煌的怀念,以及对现实的感慨。金陵作为古都,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与文化,诗人在此背景下,抒发了对历史变迁的无奈与哀伤。
诗歌鉴赏:
《踏莎行 金陵》是一首充满诗情画意的词作,通过对金陵自然景色的描绘,展现了历史的沧桑与个人的感伤。诗中开篇描绘了两岸的平坦洲渚与翠绿的山峰,这样的自然景致给人以宁静的感觉,然而随即转入对历史遗迹的思考,故陵的残阙在荒烟中显得更加悲凉。这里的“荒烟”不仅表现了历史的消逝,也暗示着人类过往辉煌的无奈与遗失。
接下来的描写中,斜阳映射下的鸦背,分隔了吴楚,暗示着历史的割裂与人们心中的惆怅。青雀的钿灯与朱楼的画鼓则让人感受到一丝昔日繁华的余温,但在冥冥的杨花路上,似乎又将人引向无尽的思索与怀念。
最后,诗人劝告游人不要再为六朝的春景而感伤,尽管百年间有太多的“伤心处”,却也显示出一种对历史的豁达与释然。这一方面是对过去的怀念,另一方面又是对现实的接受,展现了李良年深邃的历史观与人生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两岸洲平,三山翠俯:描绘了金陵周边的自然景观,平坦的洲渚和高耸的山峰形成鲜明对比。
- 江豚吹雪东流去:江豚在水中嬉戏,象征着生机与活力。
- 故陵残阙总荒烟:历史遗迹的荒凉,体现了时间的无情与历史的消逝。
- 斜阳鸦背分吴楚:夕阳下的乌鸦,象征着孤独与分隔,暗示历史的割裂。
- 青雀钿釭,朱楼画鼓:描绘昔日繁华的景象,充满了吉祥与富贵的意象。
- 冥冥一片杨花路:杨花飘落,暗示历史的凋零与忧伤。
- 游人休吊六朝春:劝告游人不要再为过去的繁华而感伤。
- 百年中有伤心处:强调历史的沉重与个人情感的共鸣。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江豚的嬉戏比作“吹雪”,形象地表达了水面波动的美。
- 拟人:将历史遗迹赋予情感,表现出诗人对历史的深切感怀。
- 对仗:诗中使用了对仗工整的句式,增强了语言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词作通过对金陵自然景色与历史遗迹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追忆与感慨,反映了生命的无常与时光的流逝,展现了对传统文化的珍视与现实的淡然。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江豚:象征着生命的活力与自然的美。
- 故陵:历史的象征,承载着过去的辉煌与遗憾。
- 斜阳:象征时光流逝与人生的无常。
- 青雀:象征幸福与吉祥,暗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 杨花:象征着凋零与遗失,表达对历史的感伤。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两岸洲平”中“洲”指的是:
A. 岸边
B. 水面上的小岛
C. 高山
D. 河流 -
“故陵残阙”中的“阙”指的是:
A. 古代的城门
B. 古代的墓碑
C. 古代的宫殿
D. 古代的塔 -
诗中提到的“青雀”象征什么?
A. 哀伤
B. 富贵
C. 幸福
D. 自然
答案:
- B
- A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杜甫的作品,描绘了自然景色与个人情感的结合。
- 《夜泊牛渚怀古》:李白的作品,表达对历史的怀念与人生的思考。
诗词对比:
- 《江雪》(柳宗元):同样描绘孤独与自然,呈现出不同的情感基调。
- 《春望》(杜甫):展现了历史的沧桑与对故国的思念,与李良年的主题相似却具有不同的情感色彩。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古典诗词鉴赏》
- 《李良年研究》
以上内容可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踏莎行 金陵》的内涵与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