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莎行 其六 咏镜》
时间: 2025-01-19 13:41:25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香压彤奁,光迎罗幌。
圆冰背结盘螭样。
一泓秋水碧如烟,
谁教移向妆台上。
脉脉相看,盈盈难傍。
影娥池畔凭阑望。
妆成双镜照明帘,
扶渠并蒂波间漾。
白话文翻译:
香气压在红色的妆台上,光影迎接着轻纱帷幕。
如同圆冰背面结成的盘螭,
一泓秋水碧绿如烟,
是谁将它移到了妆台上呢?
目光柔和地对视,却难以亲近。
在影娥池边,凭着栏杆观望。
妆容已成,双镜照耀着明亮的帘幕,
扶着渠水,莲花在波间轻轻荡漾。
注释:
- 香压彤奁:香气压在红色妆台上。
- 光迎罗幌:光影迎接着轻纱帷幕。
- 圆冰背结盘螭样:比喻镜子如同圆冰背面结成的盘螭。
- 一泓秋水碧如烟:形容水面清澈如烟雾般的碧色。
- 脉脉相看:形容目光温柔地凝视。
- 影娥池畔凭阑望:在影娥池边,依靠栏杆远望。
- 妆成双镜照明帘:妆容完成后,双镜映照着明亮的帘子。
- 扶渠并蒂波间漾:扶着水渠,莲花在波间轻轻荡漾。
典故解析:
“妆台”与“影娥池”都是古代女性美容的场所,暗示了女性的生活与情感。诗中提到的“并蒂莲”象征着美好和团圆,常用于形容一对情人或姐妹之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士禛(1660-1730),字季子,号松壑,清代著名诗人,擅长诗词、散文及书法。他的诗风清新,词句优美,常以自然景色和人情世态为题材。
创作背景:
《踏莎行·咏镜》创作于清代,反映了当时女性对美的追求和对生活的感悟。王士禛通过对镜子的描写,展现了女性的内心世界与情感波动。
诗歌鉴赏:
本诗以“镜”为切入点,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女性的妆容与内心情感。开头的“香压彤奁,光迎罗幌”勾勒出一种优雅的生活场景,揭示了女性在美容时的精致与细腻。接下来的“圆冰背结盘螭样”则用生动的比喻,将镜子的清澈与冷艳一并描绘,寓意女性内心的纯净与高贵。
“一泓秋水碧如烟”描绘了水的清澈与宁静,象征着女性的柔情与思绪。接下来的对视与难以亲近的描写,折射出内心深处的孤独与渴望。诗的最后两句,通过“妆成双镜照明帘”与“扶渠并蒂波间漾”的意象,表现了一种和谐美好的生活状态,同时也隐含着对爱情与美好生活的向往。
整首诗通过镜子这一意象,展现了女性复杂的内心世界,既有对美的追求,也有对爱情的期待,情感细腻而真挚。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香压彤奁:香气弥漫在红色妆台上,传达出女性对美的热爱。
- 光迎罗幌:光影在轻纱帷幕间游走,增添了轻盈感。
- 圆冰背结盘螭样:镜子如同圆冰般清透,形象生动。
- 一泓秋水碧如烟:水面如烟般清澈,象征着柔情。
- 谁教移向妆台上:反映出对镜子与妆容的思考,似乎在追问。
- 脉脉相看,盈盈难傍:目光深情,却又无法靠近,表现出内心的矛盾。
- 影娥池畔凭阑望:在池边静静地观望,营造出一种孤独的氛围。
- 妆成双镜照明帘:妆容完成后,镜子映照出光彩。
- 扶渠并蒂波间漾:莲花在水波中轻轻荡漾,象征和谐美好的生活。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圆冰背结盘螭样”,生动形象地描绘了镜子的清澈。
- 拟人:光影的描写使得自然景物似乎具有人情味。
- 对仗:整首诗的结构和韵律均匀,增强了诗的美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镜子的描写,探讨了女性的美与情感,表达了对生活的向往和对爱情的期待,情感真挚而细腻。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镜子:象征着美与自我认知。
- 妆台:代表女性的生活空间与追求美的场所。
- 秋水:象征着柔情与思念。
- 莲花:象征着纯洁与爱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香压彤奁”中的“彤奁”意指什么? A. 红色妆台
B. 香气
C. 镜子 -
诗中提到的“圆冰背结盘螭样”是用来比喻什么? A. 妆台
B. 镜子
C. 水波 -
诗的主题主要围绕哪一方面展开? A. 战争
B. 女性的美与情感
C. 自然风光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纳兰性德《木兰花令》
诗词对比:
- 王士禛与李清照的作品都涉及女性情感,但王士禛的诗更侧重于对美的描绘,而李清照则更多地表达了对爱情的思考和向往。两者在风格上各有千秋,展现出不同的女性视角与情感深度。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鉴赏》
- 《王士禛研究》
- 《古诗词精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