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路难》
时间: 2025-01-10 17:11:41意思解释
诗词名称: 行路难
作者: 孙桐生 〔清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行路难,行路难,行路之难何处无,险阻未有如江湖。
今之江湖与古殊,自古在昔皆坦途。
今人何巧古人愚,人网自密天网疏。
一关才过五十里,一税又设十里馀。
我行已过四十日,一日数处相盘纡。
关吏当关猛如虎,牙爪更有群儿徒。
截江一喝布帆落,搜查细及瓶与壶。
岂是讥诃诘奸宄,要弄狡狯穷锱铢。
取盈未盈行不得,欲行又惮追亡逋。
一网打尽复一网,入网那得珊瑚珠。
脂膏虽尽有皮骨,一一要向官家输。
取一取二那忍说,三四更在吏与胥。
吏胥虽富民何辜,鲜衣怒马称大夫,
饱侵官帑为私帑。
白话文翻译:
行路难,行路难,走路的艰难何处没有呢?
险阻没有比江湖更大的了。
如今的江湖与古时不同,自古以来都是坦途。
今人何以巧妙,古人却愚笨,人网密集而天网疏漏。
一关刚过五十里,又设立了一条税收十里多。
我行路已经四十天,一天中数次盘旋曲折。
关吏守关如猛虎,手下还有一群徒弟。
截江喝令,船帆落下,搜查细致到瓶子和壶。
这难道是为了指责奸诈,要把狡猾的行为穷追到底?
即使获得的还不够,行路也不能,想走又怕被追。
一张网打尽后再来一网,进入网中哪能得到珍珠?
脂膏虽尽却还有皮骨,所有的都得交给官府。
得一得二又何必说,三四更在吏与胥之间。
吏胥虽富,民众何罪?
穿着华丽,骑马骄傲,肆意侵吞公款为私利。
注释:
- 行路难: 指行路的艰难。
- 江湖: 原意为水域,后引申为社会、人生,尤其是指险恶的环境。
- 关吏: 指把守关口的官吏。
- 吏与胥: 吏指官吏,胥指助手或小吏。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孙桐生(生卒年不详),清代诗人,擅长诗词,作品多关注社会现实,表现出对官僚体制的批判和对普通人民生存状况的关怀。
创作背景: 该诗创作于清代,正值社会动荡,官场腐败现象严重,诗人通过对行路艰难的描写,反映了当时民众的困境和对社会现状的不满。
诗歌鉴赏:
《行路难》以“行路”为主题,开篇即点明主题,表达了行路的艰难。诗中通过对比古今江湖的差异,指出古人虽愚但路途坦荡,而今人虽巧,却面临重重阻碍,隐喻现代社会的复杂与险恶。诗人详细描绘了行路过程中的种种艰辛:关口的严厉、吏员的贪婪、税收的重负,无不揭示出当时社会的黑暗面。通过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描绘,诗人传达出一种无奈与无助的情感,令人感同身受。此外,诗中对官吏的刻画,充满了对腐败现象的讽刺与批判,使得整首诗不仅具有个人情感的抒发,也充满了社会责任感,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色彩。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行路难,行路难”开篇双声反复,强调行路的艰难。
- “险阻未有如江湖”指出江湖的险恶,暗喻生活的复杂。
- “今之江湖与古殊”揭示古今差异,表现出对社会的批判。
- “关吏当关猛如虎”表现关吏的严厉与贪婪,暗示社会的不公。
修辞手法:
- 对比: 古今的比较,突出时代的变迁。
- 比喻: “关吏猛如虎”生动形象。
- 排比: 反复强调“行路难”,增强情感的表达。
主题思想: 主要表达了对当时社会现状的不满,揭示了行路的艰难以及官吏的贪婪,呼吁对社会的不公进行反思与改正。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江湖: 代表社会复杂与险恶。
- 关吏: 代表官僚体制的腐败与压迫。
- 税收: 反映经济负担与民众的苦难。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歌《行路难》的主题是什么?
- A. 自然景观
- B. 行路艰难
- C. 人际关系
-
诗中“关吏当关猛如虎”是什么修辞手法?
- A. 隐喻
- B. 拟人
- C. 明喻
-
诗人对现代社会的态度是?
- A. 满意
- B. 不满
- C. 无所谓
答案: 1-B; 2-A; 3-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 王之涣
- 《滕王阁序》 王勃
诗词对比:
- 比较《行路难》与《滕王阁序》,前者强调个体的艰难与困境,后者则表现出对壮阔景致的赞美与人生哲理的思考,两者都反映了对社会与人生的深刻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