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道吾山 谭嗣同 〔清代〕
夕阳悬高树,薄暮入青峰。 古寺云依鹤,空潭月照龙。 尘消百尺瀑,心断一声钟。 禅意渺何著,啾啾阶下蛩。
白话文翻译:
夕阳高挂在树梢,暮色渐渐深入青翠的山峰。 古老的寺庙云雾缭绕,仿佛依偎着飞翔的白鹤,空旷的潭水映照着月下的龙影。 尘埃随着百尺瀑布消散,心灵在寺庙的钟声中断绝了尘世的牵挂。 禅意深远,难以捉摸,只有阶下蟋蟀的啾啾声在耳边回响。
注释:
- 夕阳悬高树:夕阳挂在高高的树梢上。
- 薄暮入青峰:暮色渐渐深入青翠的山峰。
- 古寺云依鹤:古老的寺庙被云雾环绕,仿佛依偎着飞翔的白鹤。
- 空潭月照龙:空旷的潭水映照着月下的龙影。
- 尘消百尺瀑:尘埃随着百尺瀑布消散。
- 心断一声钟:心灵在寺庙的钟声中断绝了尘世的牵挂。
- 禅意渺何著:禅意深远,难以捉摸。
- 啾啾阶下蛩:只有阶下蟋蟀的啾啾声在耳边回响。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谭嗣同(1865-1898),字复生,号壮飞,湖南浏阳人,清末维新派人士,戊戌六君子之一。他不仅是政治家,也是一位诗人,其诗作多表现忧国忧民之情,风格沉郁顿挫。
创作背景: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道吾山古寺中的所见所感,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禅意的向往和对尘世的超脱。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夕阳、暮色、古寺、云雾、潭水、瀑布、钟声和蟋蟀等意象,构建了一幅幽静深远的山寺图景。诗中“夕阳悬高树,薄暮入青峰”描绘了日暮时分的山景,夕阳高挂,暮色渐深,给人以宁静而庄严的感觉。“古寺云依鹤,空潭月照龙”则通过云雾、白鹤、潭水和龙影的描绘,增添了神秘和超然的氛围。“尘消百尺瀑,心断一声钟”表达了作者在自然和宗教的双重净化下,心灵得到了解脱。最后,“禅意渺何著,啾啾阶下蛩”则以蟋蟀的鸣叫,象征了禅意的深远和难以捉摸。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表达了作者对禅境的向往和对尘世的超脱。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夕阳悬高树,薄暮入青峰”:通过夕阳和暮色的描绘,营造了一种宁静而庄严的氛围。
- “古寺云依鹤,空潭月照龙”:运用云雾、白鹤、潭水和龙影的意象,增添了神秘和超然的氛围。
- “尘消百尺瀑,心断一声钟”:瀑布的消尘和钟声的断心,表达了作者在自然和宗教的双重净化下,心灵得到了解脱。
- “禅意渺何著,啾啾阶下蛩”:以蟋蟀的鸣叫,象征了禅意的深远和难以捉摸。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古寺云依鹤”中的“云依鹤”,形象地描绘了云雾环绕古寺的景象。
- 拟人:如“空潭月照龙”中的“月照龙”,赋予了月亮以生命,使其仿佛在照耀着龙影。
- 对仗:如“夕阳悬高树,薄暮入青峰”中的“悬”与“入”,“高树”与“青峰”,形成了工整的对仗。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作者对禅境的向往和对尘世的超脱,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展现了作者内心的宁静和超然。
意象分析:
- 夕阳:象征着日暮时分的宁静和庄严。
- 古寺:代表着宗教的净化和超脱。
- 云雾:增添了神秘和超然的氛围。
- 潭水:象征着空旷和宁静。
- 瀑布:代表着自然的净化和消尘。
- 钟声:象征着宗教的净化和断心。
- 蟋蟀:象征了禅意的深远和难以捉摸。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夕阳悬高树”中的“悬”字,形象地描绘了什么? A. 夕阳挂在树梢上 B. 夕阳落在地上 C. 夕阳在空中飘浮 D. 夕阳在水中倒影 答案:A
-
诗中“古寺云依鹤”中的“云依鹤”,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A. 比喻 B. 拟人 C. 对仗 D. 排比 答案:A
-
诗中“心断一声钟”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A. 悲伤 B. 喜悦 C. 超脱 D. 愤怒 答案:C
-
诗中“禅意渺何著”中的“渺何著”表达了什么意思? A. 禅意深远,难以捉摸 B. 禅意浅显,容易理解 C. 禅意明确,容易把握 D. 禅意模糊,难以表达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描绘了山中的宁静和超然,表达了对自然和禅境的向往。
- 杜甫的《望岳》:通过对泰山的描绘,表达了对自然的敬畏和对人生的思考。
诗词对比:
- 王维的《山居秋暝》与谭嗣同的《道吾山》:两者都描绘了山中的宁静和超然,但王维的诗更多地表现了对自然的欣赏,而谭嗣同的诗则更多地表现了对禅境的向往。
- 杜甫的《望岳》与谭嗣同的《道吾山》:杜甫的诗通过对泰山的描绘,表达了对自然的敬畏和对人生的思考,而谭嗣同的诗则通过对古寺的描绘,表达了对禅境的向往和对尘世的超脱。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谭嗣同诗集》:收录了谭嗣同的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歌风格和思想。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辞典》:提供了对古代诗歌的详细解析和鉴赏,有助于深入理解诗歌的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