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上纪事 其一》

时间: 2025-01-19 14:49:49

沧海横流日,长城人款年。

雁臣皆北向,马市亦南迁。

冒顿雄心在,馀皇夜语传。

耀兵骄未已,江上试投鞭。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沧海横流日,长城人款年。雁臣皆北向,马市亦南迁。冒顿雄心在,馀皇夜语传。耀兵骄未已,江上试投鞭。

白话文翻译:

沧海波涛汹涌的日子,长城边上人们来来往往。像雁群一样的大臣们都向北望去,马市也随着南迁。冒顿的雄心壮志依然存在,夜晚的皇宫中传来了他的话语。炫耀武力的骄傲未曾停止,在江边尝试投掷马鞭。

注释:

  • 沧海横流:比喻时局动荡不安。
  • 人款年:人们频繁往来。
  • 雁臣:指北方的大臣们。
  • 冒顿:古代匈奴的单于,此处借指当时的统治者。
  • 馀皇:指皇帝。
  • 耀兵:炫耀武力。
  • 投鞭:投掷马鞭,比喻武力威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谭嗣同(1865-1898),字复生,号壮飞,湖南浏阳人,清末维新派人士。他主张变法图强,参与戊戌变法,失败后被清政府杀害。他的诗歌多表现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对时局的忧虑。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反映了当时国家动荡、边疆不安的局势,以及作者对国家未来的忧虑和期望。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沧海横流、长城人款的景象,以及雁臣北向、马市南迁的动态,展现了当时国家的动荡和边疆的不安。诗中“冒顿雄心在,馀皇夜语传”一句,既表达了统治者的雄心壮志,也暗示了内部的权力斗争。最后两句“耀兵骄未已,江上试投鞭”则揭示了武力炫耀和军事威胁的现实,体现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忧虑。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沧海横流日”:以沧海横流比喻时局的动荡。
  • “长城人款年”:长城边上人们频繁往来,暗示边疆的不安定。
  • “雁臣皆北向”:大臣们向北望去,可能指对北方的关注或期待。
  • “马市亦南迁”:马市的南迁,反映了经济活动的变化。
  • “冒顿雄心在”:借用冒顿的典故,表达统治者的雄心。
  • “馀皇夜语传”:夜晚皇宫中传来的话语,暗示内部的权力斗争。
  • “耀兵骄未已”:炫耀武力的骄傲未曾停止。
  • “江上试投鞭”:在江边尝试投掷马鞭,比喻武力威胁。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沧海横流”比喻时局的动荡。
  • 借代:如“冒顿”借代当时的统治者。
  • 对仗:如“雁臣皆北向,马市亦南迁”形成对仗。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描绘动荡的时局和边疆的不安,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未来的期望。

意象分析:

  • 沧海:象征动荡的时局。
  • 长城:象征边疆的安全。
  • 雁臣:象征北方的大臣们。
  • 马市:象征经济活动的变化。
  • 冒顿:象征统治者的雄心。
  • 馀皇:象征皇权。
  • 耀兵:象征武力炫耀。
  • 投鞭:象征武力威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沧海横流日”比喻的是什么? A. 时局的动荡 B. 海洋的美丽 C. 天气的变化 D. 经济的繁荣

  2. “雁臣皆北向”中的“雁臣”指的是什么? A. 北方的大臣们 B. 南方的官员们 C. 东方的使者们 D. 西方的商人们

  3. “冒顿雄心在”中的“冒顿”是指什么? A. 古代匈奴的单于 B. 古代中国的皇帝 C. 古代罗马的将军 D. 古代印度的国王

答案:1. A 2. A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同样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 王昌龄《出塞》:描绘边疆的不安和士兵的英勇。

诗词对比:

  • 杜甫《春望》与谭嗣同《汉上纪事》:两者都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但杜甫的诗更多地表现了对和平的渴望,而谭嗣同的诗则更多地表现了对动荡时局的直接描绘。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谭嗣同全集》
  • 《中国近代诗歌选》
  • 《中国近代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