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福僧智昕西归》
时间: 2025-01-17 10:09:09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广福僧智昕西归
作者:苏辙 〔宋代〕
老人寄东岩,萧然四无邻。
八尺清冷泉,中有白发人。
婆娑弄明月,松间夜相宾。
平生指庚壬,终老投此身。
筑室颍川市,西望长悲辛。
故山比丘僧,茧足超峨岷。
归涂三千里,秋风入衣巾。
北崦百步外,我梦一轾新。
速营三间堂,永奉两足尊。
我归要有时,久远与子亲。
悟老非凡僧,瓦砾化金银。
归来味玄言,见日当自陈。
白话文翻译
老人住在东岩,周围萧条冷清,没有邻居。
八尺深的清泉中,住着一个白发老人。
他在月光下轻盈舞动,松林间夜晚有他作伴。
我一生看重五行,最终老了也只投向这身躯。
我在颍川的市镇筑了房屋,向西望去,满是悲伤。
故乡的比丘僧,脚步轻盈超越峨岷山。
归路漫长三千里,秋风吹入衣袍。
在北山百步之外,我梦见一辆新车。
快点搭建三间堂,永远供奉两足尊。
我回归定有时日,久远后与子共享亲情。
理解老年并非普通僧,瓦砾也能化为金银。
归来后品味深奥的道理,见到阳光要自我表述。
注释
- 东岩:指东边的山岩,寓意隐居的地方。
- 八尺:指泉水的深度,象征清澈与深邃。
- 庚壬:五行之一,象征命理。
- 比丘僧:佛教中出家僧侣的称呼。
- 茧足:形容轻盈的步伐。
- 三千里:形容归程的遥远。
- 两足尊:指佛像或佛教的尊严。
典故解析
- 庚壬:在古代命理学中,庚与壬是天干地支之一,指代命运的变化和人的命运。
- 比丘僧:是佛教的出家人,代表追求精神的境界。
- 秋风入衣巾:秋风象征着冷清与孤寂,暗示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苏辙(1039-1112),字子瞻,号晦庵,宋代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苏轼的弟弟。他擅长诗词,尤其在古文方面造诣深厚。
创作背景:本诗创作于诗人晚年时,表达了他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人生无常与归属的思考。诗中充满了对故乡的眷恋,以及对老年生活的哲学思考。
诗歌鉴赏
《广福僧智昕西归》是一首充满哲理的诗,苏辙通过描绘隐居生活,表达了对世事的淡泊与对内心安宁的渴望。诗中老人寄居东岩,象征着对世俗的远离,四无邻的环境则强化了孤独感。八尺清泉中的白发人,既是对老年人的写照,也象征着智慧的积累。通过“婆娑弄明月”的意象,诗人展现了人在宁静夜晚中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整首诗通过清冷的意象、深厚的情感,以及对人生的思考,展现了苏辙对隐逸生活的赞美与向往,表现了他对人生归属与内心平和的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老人寄东岩,萧然四无邻。:描绘了隐居生活的孤寂。
- 八尺清冷泉,中有白发人。:象征着智慧与清澈的内心。
- 婆娑弄明月,松间夜相宾。: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场景。
- 平生指庚壬,终老投此身。:对命运的感悟和接受。
- 筑室颍川市,西望长悲辛。:对故乡和人生的思考。
- 故山比丘僧,茧足超峨岷。:对高僧的钦佩与向往。
- 归涂三千里,秋风入衣巾。:归途的遥远与孤独。
- 北崦百步外,我梦一轾新。:理想与现实的对比。
- 速营三间堂,永奉两足尊。:对佛教信仰的忠诚与追随。
- 我归要有时,久远与子亲。:对未来生活的憧憬。
- 悟老非凡僧,瓦砾化金银。:对老年的深刻理解。
- 归来味玄言,见日当自陈。:回归后的自我反思与表达。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自然景象反映内心情感。
- 对仗:如“平生指庚壬,终老投此身”等句子,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反映了对人生无常与归属的深刻思考,以及对精神追求的执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东岩:象征隐居。
- 清泉:代表智慧与内心的清澈。
- 明月:象征宁静与和谐。
- 秋风:传达孤独与时光流逝。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东岩”代表了什么?
- A. 繁华城市
- B. 隐居的地方
- C. 战争前线
- D. 旅行的目的地
-
诗中提到的“清泉”象征着?
- A. 财富
- B. 智慧
- C. 权力
- D. 友情
-
诗人对老年的态度是?
- A. 忧虑
- B. 迷茫
- C. 接受与理解
- D. 无所谓
答案:
- B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终南山》:王维
- 《静夜思》:李白
诗词对比:
- 王维的《终南山》:同样表现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但王维的表达更侧重于自然景色的描写,而苏辙则更加强调内心的感受与哲思。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三百首》
- 《古诗鉴赏辞典》
- 《苏辙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