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竞辰永康所居万卷堂》
时间: 2025-01-17 10:16:12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君家四壁如相如,卷藏天禄吞石渠。
岂惟邺侯三万轴,家有世南行秘书。
儿童拍手笑何事,笑人空腹谈经义。
未许中郎得异书,且共扬雄说奇字。
清江萦山碧玉环,下有老龙千古闲。
知君好事家有酒,化为老人夜扣关。
留侯之孙书满腹,玉函宝方何用读。
濠梁空复五车多,圯上従来一篇足。
白话文翻译
你家四面墙壁上挂满了书卷,收藏的书籍多得像天上的福气,吞没了石渠河的水流。
难道仅仅是邺侯的三万卷书吗?你家还有世南的《行秘书》。
小孩们拍手在笑,笑的是什么呢?笑的是那些空腹的人在谈论经义。
不允许中郎拥有异书,且与扬雄一起说说奇特的字。
清江环绕着青翠的山,如同碧玉镶嵌,下方有一条悠闲的老龙。
知道你喜欢美酒,化作老人夜里来敲门。
留侯之孙书满腹,难道玉函和宝方还需要去读吗?
濠梁上空荡荡的,五车书多得没有用,而圯上从来只需要一篇就足够了。
注释
- 相如:指的是汉代的司马相如,以文才著称。
- 天禄:古代指高贵的福气。
- 石渠:古代著名的水渠,象征丰沛的学识。
- 邺侯:指的是汉代的邺侯,拥有大量书籍。
- 世南:指的是南朝的文学家,表明书籍的珍贵。
- 儿童:指小孩子,象征纯真。
- 中郎:古代职官,指年轻的学者。
- 扬雄:汉代著名的文学家,以辞赋著称。
- 留侯:指的是留侯张良,历史上著名的谋士。
- 玉函宝方:比喻珍贵的书籍,象征知识的价值。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他以风趣的个性和深厚的文学素养而闻名,作品涵盖诗、词、散文等多个领域。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苏轼晚年,诗中表达了对书籍的珍视和对知识的渴望,同时也流露出对人生的思考。苏轼在当时的社会中,面对官场的纷扰和个人的遭遇,借助书籍来寄托情感,抒发对理想人生的追求。
诗歌鉴赏
这首诗体现了苏轼对书籍的热爱和对知识的渴求,开篇便以“君家四壁如相如”引出主题,展现了书卷的丰盛。诗中不仅表现出对书籍的珍视,同时也通过儿童的笑声传达出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形成对比。接着,提到不允许中郎得异书,表达了对知识的排他性和追求的执着。最后几句则引发读者对书籍和知识的思考,书籍虽然重要,但在某些时刻,一篇好文章便足以启迪心灵。整首诗结合了对书籍的赞美与对生活的哲思,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充分体现了苏轼的文学风格与人文情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君家四壁如相如:描绘出家中书卷丰富,像司马相如一样文采斐然。
- 卷藏天禄吞石渠:比喻书籍的珍贵和数量之多,犹如天赐的福气。
- 岂惟邺侯三万轴:反问句,强调家中书籍数量不仅仅比拟邺侯。
- 家有世南行秘书:提及古代文学家的书籍,更显家中典籍丰富。
- 儿童拍手笑何事:描绘小孩子的天真无邪,营造出欢快的场景。
- 笑人空腹谈经义:讽刺那些空有其表的人,表达对真正学识的渴望。
- 未许中郎得异书:表达对知识的珍视,拒绝随意获取。
- 且共扬雄说奇字:与扬雄探讨字的奇妙,体现学术的追求。
- 清江萦山碧玉环:描绘自然美景,渲染诗意。
- 下有老龙千古闲:隐喻智慧的象征,历久弥新。
- 知君好事家有酒:表达对朋友的理解与关心。
- 化为老人夜扣关:用酒来比喻友谊,传达了情谊的珍贵。
- 留侯之孙书满腹:提到张良之孙,强调知识的积累。
- 玉函宝方何用读:质疑知识的实际价值。
- 濠梁空复五车多:形容书籍的数量虽多,若无实际用途则无意义。
- 圯上従来一篇足:阐明真正的智慧来自于简练的思想。
修辞手法
- 比喻:用“天禄吞石渠”比喻书籍的珍贵。
- 对仗:如“儿童拍手笑何事,笑人空腹谈经义”句式整齐。
- 夸张:如“家有世南行秘书”夸大书籍的数量。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书籍的赞美,表达了对知识的尊重和对生活的思考,强调了真正的智慧在于简练而深刻的理解,而非仅仅是书籍的数量。通过这些描绘,苏轼展示了一个有知识、有思考的人生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书卷:象征知识的积累与智慧的结晶。
- 儿童:代表纯真与自然的快乐。
- 老龙:象征智慧与悠闲。
- 酒:象征友谊与生活的乐趣。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苏轼在诗中提到的“君家四壁如相如”中的“相如”指的是哪个历史人物?
- A) 张良
- B) 司马相如
- C) 诸葛亮
-
诗中“岂惟邺侯三万轴”意在强调什么?
- A) 邺侯的权势
- B) 书籍数量的丰富
- C) 书籍的无用之处
-
诗中提到的“儿童拍手笑何事”主要反映了什么情感?
- A) 孤独
- B) 天真无邪
- C) 悲伤
答案
- B) 司马相如
- B) 书籍数量的丰富
- B) 天真无邪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赤壁赋》 - 苏轼:展现了自然与人生的哲思。
- 《春江花月夜》 - 张若虚:描绘了自然与情感的结合。
诗词对比
- 苏轼与李白:两位诗人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各具特色,苏轼较为沉稳,而李白则更为奔放。
- 《静夜思》 - 李白: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情感更为直接和浓烈。
参考资料
- 《苏轼诗文集》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宋诗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