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岩洞遇雨而归》

时间: 2025-01-19 14:44:01

日轮忽倒行,惊雷殷山底。

云从洞里生,顷刻迷尺咫。

心愁万青松,一一化龙起。

坐令攫此峰,飞入苍冥里。

火急催登舟,篷背雨声驶。

回头不见山,模糊但云水。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日轮忽倒行,惊雷殷山底。
云从洞里生,顷刻迷尺咫。
心愁万青松,一一化龙起。
坐令攫此峰,飞入苍冥里。
火急催登舟,篷背雨声驶。
回头不见山,模糊但云水。

白话文翻译:

太阳突然西沉,雷声在山底轰鸣。
乌云从山洞中涌出,瞬间让人迷失方向。
心中的忧虑如同万千青松,各自化作龙腾飞起。
坐在船上,想要攫取这一峰,飞向苍茫的天空。
急急忙忙催促着船只,船篷在雨声中驶动。
回头再看已看不见山,模糊的只有云和水。

注释:

  • 日轮:太阳。
  • :突然。
  • 倒行:西沉。
  • 惊雷:雷声震动。
  • 尺咫:短距,形容迷失方向。
  • 万青松:形容心中忧虑的多。
  • 化龙:化为腾飞的龙,象征希望与变化。
  • 苍冥:高远的天空。
  • 篷背:船的篷布。
  • 模糊:看不清楚的样子。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孙荪意,清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记载,主要以山水诗见长,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观与内心感受,风格清新脱俗。

创作背景:

本诗写于一次偶然的山中游览过程中,突如其来的暴雨让诗人产生了对大自然的敬畏和对人生的思考。

诗歌鉴赏:

《仙岩洞遇雨而归》是一首描写自然景观与内心感受的诗作。诗人通过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将暴雨来临的情景与内心的忧虑紧密结合,并通过生动的意象展现了人对自然的感知与反应。前两句描写了暴雨来临时的紧张氛围,雷声轰鸣,乌云密布,似乎将整个山谷笼罩在一种不安之中。接下来的句子则引入了诗人的内心感受,心中的忧愁化作万千青松,如龙腾飞起,暗示着希望与变化的可能。后半部分则表达了急于归舟的迫切心情,面对自然的威力,人的渺小与无奈显得尤为突出。诗的尾声以模糊的云水结束,形成一种既远离又沉浸的意境,给人以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日轮忽倒行,惊雷殷山底:描绘了暴雨来临的紧迫感,日轮的倒行象征时间的急迫。
  • 云从洞里生,顷刻迷尺咫:云的突然出现让人失去方向,表现出自然界的不可预测。
  • 心愁万青松,一一化龙起:忧愁转化为希望与生机,象征着诗人内心的挣扎与向往。
  • 坐令攫此峰,飞入苍冥里:渴望攫取高峰,象征对理想的追求。
  • 火急催登舟,篷背雨声驶:描绘了急于归舟的场景,体现了诗人对安全的渴望。
  • 回头不见山,模糊但云水:以模糊的景象结束,表现出一种对自然的敬畏与人生的迷茫。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忧愁比作青松,化为龙飞起,展现内心的转变。
  • 拟人:云从洞里生,赋予自然以生命。
  • 对仗:如“火急催登舟,篷背雨声驶”,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探索了人与自然的关系,表现了在自然力量面前人类的脆弱与无奈,同时也传达了对希望与理想的追求。

意象分析:

  • 日轮:象征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脆弱。
  • 惊雷:代表自然的威力与不可预测。
  • 青松:象征内心的忧虑与生命的坚韧。
  • 苍冥:象征理想与广阔的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日轮忽倒行”意指什么?

    • A. 太阳升起
    • B. 太阳西沉
    • C. 太阳停留
    • D. 太阳消失
  2. 诗歌中提到的“万青松”象征什么?

    • A. 希望
    • B. 忧虑
    • C. 生机
    • D. 安宁
  3. 诗的最后一句体现了什么样的情感?

    • A. 安详
    • B. 压迫
    • C. 迷茫
    • D. 兴奋

答案:

  1. B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中与幽人对酌》
  • 李白《早发白帝城》

诗词对比:

王维的《山中与幽人对酌》同样描绘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展现出一种宁静的美;而孙荪意的诗则在暴风雨中表现出人与自然的对抗与内心的挣扎,形成鲜明对比。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集》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