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拱垣南师山庄》

时间: 2025-01-19 18:56:52

一水下园蔬,千山环敝庐。

晓云填断岭,暮鸟唤归锄。

树荫天疑雨,沙明虫著书。

无劳知魏晋,午梦正蘧蘧。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一水下园蔬,千山环敝庐。
晓云填断岭,暮鸟唤归锄。
树荫天疑雨,沙明虫著书。
无劳知魏晋,午梦正蘧蘧。

白话文翻译:

一条小河流淌过菜园,四周千山环抱着破旧的茅屋。
清晨的云彩填满了断裂的山岭,傍晚的鸟儿呼唤着主人回去锄地。
树荫下的天空似乎要下雨,沙地上昆虫在书写着自己的故事。
不必去了解魏晋时期的繁华,午后的梦正是那样的悠然自得。

注释:

  • 敝庐:破旧的茅草屋。
  • 晓云:早晨的云。
  • 唤归锄:叫人回去锄地,指的是农忙的生活。
  • 蘧蘧:形容悠闲自在的状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魏一鳌,清代诗人,以山水田园诗著称,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和隐逸生活,表达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此诗反映了作者在南师山庄的隐居生活,抒发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世俗繁华的超脱,表现出一种宁静和淡泊的心境。

诗歌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宁静的田园景象,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自然与人和谐共处的美好。首联“一水下园蔬,千山环敝庐”以水和山的对比,营造出一种空灵而又安详的氛围。接着“晓云填断岭,暮鸟唤归锄”则通过晨云和暮鸟进一步增强了时间的流逝感,生动地刻画出农人日常生活的情景。后两句“树荫天疑雨,沙明虫著书”则运用比喻和拟人手法,使自然景象与人类活动交织,展现出生命的多样性与深邃的哲思。整首诗在描写自然美景的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世俗的淡泊与对田园生活的向往,渗透着一种深沉的哲理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一水下园蔬”:水流经过菜园,描绘出田园的生机。
  2. “千山环敝庐”:山环抱着破旧的茅屋,显示出隐居的环境。
  3. “晓云填断岭”:晨云覆盖在山岭上,营造出宁静的氛围。
  4. “暮鸟唤归锄”:傍晚鸟儿啼叫,唤回农人,体现生活的节奏。
  5. “树荫天疑雨”:树下的阴影让人怀疑即将下雨,暗示天气的变化。
  6. “沙明虫著书”:沙地上昆虫在忙碌,象征生命的活力。
  7. “无劳知魏晋”:不必去了解历史的繁华,表达对历史的淡漠。
  8. “午梦正蘧蘧”:午后的梦境安静而悠然,体现作者的内心追求。

修辞手法

  • 比喻:如“虫著书”,将昆虫的活动比作写书,生动形象。
  • 拟人:如“暮鸟唤归锄”,让鸟儿具有人类的情感,增添生活气息。
  • 对仗:首联和颈联形成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传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对世俗繁华的超然态度,表现出一种从容、淡泊的生活理想,强调自然的美好和内心的宁静。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象征生机与流动,寓意生命的延续。
  2. :象征稳重与安宁,代表隐居的环境。
  3. :象征自由与归属,体现自然的和谐。
  4. 树阴:象征庇护与宁静,营造舒适的生活空间。
  5. :象征劳动与生命的细腻,体现自然的生动。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晓云填断岭”描绘了什么样的自然景象?

    • A. 晨雾弥漫
    • B. 晨云覆盖山岭
    • C. 晨光明媚
    • D. 晨雨纷飞
  2. 诗句“无劳知魏晋”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态度是?

    • A. 热爱
    • B. 淡漠
    • C. 怀念
    • D. 研究

答案

  1. B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饮酒》:同样描绘田园生活,表达隐逸情怀。
  • 王维《山居秋暝》:展现山水之美,表达诗人的闲适心境。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将进酒》相比,魏一鳌的诗更注重自然的细腻描写和田园生活的平和,前者追求豪放与奔放,后者则体现出一种淡泊与宁静的哲学思考。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研究》
  • 《田园诗的美学与风格》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