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娇 江南舟中作》
时间: 2025-01-06 17:04:42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念奴娇 江南舟中作
作者: 易顺鼎 〔清代〕
英雄往矣,对江山赢得,乱愁千斛。
今古梦痕消不尽,付与败蕉残鹿。
醉里征诛,愁边歌舞,画就兴亡局。
欲书遗恨,南山可惜无竹。
应念茂苑风花,台城烟草,萧瑟空云木。
曾倚舵漏闲眺望,惟见暮帆沙骛。
狸去祠荒,雀飞桥冷,悽断前朝曲。
无情最是,秦淮一片寒绿。
白话文翻译:
英雄已经逝去,面对这片江山所赢得的,心中忧愁如千斛。
无论古今梦痕消逝不尽,最终只剩下败草和残鹿。
在醉酒中征战,在愁苦中歌舞,画出兴亡的局面。
想要书写遗憾,南山可惜没有竹子。
应该回忆那茂苑的风花,台城的烟草,凄凉的空云和树木。
曾经倚着舵慢慢眺望,只见暮色中的帆影和沙滩。
狸猫离去,祠堂荒凉,雀鸟飞过,桥也冷清,前朝的曲子令人心痛。
最无情的,莫过于秦淮河畔一片寒绿。
注释:
- 英雄往矣: 英雄已经去世。
- 千斛: 形容愁苦的沉重。
- 败蕉: 指蔫萎的蕉叶,象征衰败。
- 残鹿: 形容残破的状态,可能暗喻失去的东西。
- 茂苑: 指繁盛的园林。
- 台城: 指古城的遗址或台地,暗指历史的辉煌。
- 狸去祠荒: 狸猫离去,祠堂也变得荒废,象征着失落的历史和文化。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易顺鼎,清代诗人,以其深厚的文学素养和独特的风格著称。他的诗歌常融入个人情感与历史背景,表现出对历史兴衰的深刻反思。
创作背景: 该诗作于江南的舟中,诗人面对历史遗迹和江河湖海,感慨万千,表达了对英雄逝去和历史变迁的沉痛感受。
诗歌鉴赏:
《念奴娇 江南舟中作》是一首充满历史感和个人情感的诗。诗中通过对江南美景的描绘,反映出诗人对过往英雄的追忆和对历史兴亡的深刻思考。诗人以“英雄往矣”开篇,直抒胸臆,表达对历史英雄的怀念与惋惜。接着,通过对“乱愁千斛”的描绘,诗人将个人的愁苦与历史的沉重联系在一起,形成了强烈的情感共鸣。
在描写江南风光时,诗人使用了“南山可惜无竹”的意象,表现出对理想与现实之间落差的无奈。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历史、自然以及个人命运的复杂思考,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英雄往矣: 表达对已逝英雄的惋惜。
- 对江山赢得,乱愁千斛: 面对江山的得失,心中愁苦如千斛重。
- 今古梦痕消不尽: 古今的梦境遗痕难以抹去。
- 付与败蕉残鹿: 把一切悲哀都归于衰败的自然。
- 醉里征诛: 在醉酒中进行征战。
- 愁边歌舞: 在愁苦中仍继续歌舞。
- 画就兴亡局: 描绘出历史的兴亡局面。
- 欲书遗恨,南山可惜无竹: 想要书写遗憾,却发现南山无竹可寄情。
- 应念茂苑风花: 应该怀念繁盛的园林风花。
- 台城烟草,萧瑟空云木: 描绘凄凉的风景,感受到历史的空虚。
- 曾倚舵漏闲眺望: 回忆曾经懒散地望向远方。
- 惟见暮帆沙骛: 只见到暮色中的帆影和沙滩。
- 狸去祠荒,雀飞桥冷: 描述自然的荒凉与冷清。
- 悽断前朝曲: 回忆前朝的曲子,令人感伤。
- 无情最是,秦淮一片寒绿: 感叹秦淮河畔的寒绿最为无情。
修辞手法:
- 比喻: “乱愁千斛”用千斛比喻愁苦的沉重。
- 对仗: 诗句中多处用到对仗,如“醉里征诛,愁边歌舞”。
- 意象: 使用了许多自然意象,如南山、竹子等,增强了诗的表现力。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深刻反思,对英雄失落的惋惜,以及对江南美景的缅怀。诗人在自然与历史的交融中,展现出一种淡淡的哀伤与哲理思考,传达出生命的短暂与历史的轮回。
意象分析:
- 江山: 象征历史的兴衰。
- 南山: 代表理想与现实的差距。
- 败蕉、残鹿: 反映衰败与失落。
- 暮帆、沙骛: 暗示时间的流逝与孤独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英雄往矣”是什么意思?
A. 英雄已经归来
B. 英雄已经去世
C. 英雄正在战斗
D. 英雄受到了赞美
答案: B -
“南山可惜无竹”中的“竹”象征什么?
A. 富贵
B. 忍耐与坚韧
C. 友谊
D. 美好的回忆
答案: B -
诗中提到的“秦淮一片寒绿”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快乐
B. 伤感与孤独
C. 激昂与奋斗
D. 平静与安宁
答案: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念奴娇 赤壁怀古》: 同样使用“念奴娇”这一词牌,表达对历史的感慨和个人情感。
诗词对比:
- 易顺鼎的《念奴娇 江南舟中作》与苏轼的《念奴娇 赤壁怀古》,两首诗在主题上都涉及历史的兴亡,但表现的情感和意象各有不同。苏轼的诗更强调个人英雄主义与历史的豪情,而易顺鼎则更为沉重,关注历史遗留的孤独与无情。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易顺鼎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