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扬州 蘧庵先生久客维扬词以寄怀》
时间: 2025-01-19 17:40:38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蜀冈头。记狂夫旧日曾游。薄倖樊川,赢得一梦青楼。红桥上,藕丝菱蔓,当时费尽凝眸。平陈业,烟花记,可怜逝水悠悠。老矣先生何求。也雨楫烟帆,北谒诸侯。鹤发开元,老泪铜仙争流。红衣落尽西风起,怕隋堤最不宜秋。隐隐见,一江灯火,人隔扬州。
白话文翻译:
在蜀冈的山头,回忆起那个狂放不羁的人曾经游历的地方。薄幸的樊川,让我做了一个关于青楼的梦。在红桥之上,藕丝和菱蔓交织,当时我为此花费了无数的目光。平白地讲述那段往事,烟花的记忆,让我感受到时光的流逝是多么可怜。老先生您现在还想要什么呢?又是雨水和烟雾中划船,北上去拜见诸侯。白发苍苍的我,眼泪如铜仙一般争相流下。红衣已落尽,西风渐起,怕是在隋堤上最不适合秋天的到来。隐约可见江边的灯火,人与我相隔在扬州。
注释:
- 蜀冈:指的是四川的山冈,古代文人常游历之处。
- 狂夫:形容作者或某个游子放荡不羁的性情。
- 薄倖:薄情,指的是对美好的东西没有珍惜。
- 樊川:古代名川,象征美丽而短暂的爱情或梦境。
- 藕丝菱蔓:比喻美好的景致和情感,描写当时的情境。
- 平陈业:平静地讲述往事,指的是回忆。
- 逝水悠悠:指时间的流逝,令人感到惋惜。
- 老矣:老年人的自省。
- 鹤发开元:形容年纪大,白发如鹤。
- 铜仙:指铜制的神仙像,象征泪水的珍贵。
- 红衣落尽:象征美丽的事物消逝。
- 隋堤:指隋朝时期的堤岸,象征历史的沧桑。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陈维崧(1626-1682),字子玉,号新白,清代诗人,以诗词见长,尤擅长描写自然景色和抒发个人情感。他的作品常常流露出对往昔的怀念和对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陈维崧游历扬州时,表达了他对往昔青春的怀念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扬州作为当时的文化中心,吸引了无数文人墨客,诗中渗透着对繁华生活的追忆与反思。
诗歌鉴赏:
《梦扬州》是陈维崧对往昔岁月的深情回顾,透过蜀冈的视角,他回忆起曾经的游历与激情,表现出对逝去青春的感慨和对美好时光的追忆。在诗中,蜀冈与樊川的描写不仅是地理上的记忆,更是对过往生活的情感寄托。
诗中的意象丰富,既有自然景观的美丽描绘,如“红桥”、“藕丝菱蔓”,又有时间流逝的哀伤,如“逝水悠悠”。这一切都融汇在“隐隐见,一江灯火”的句子中,象征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的无奈。
诗人以老年人的身份自省,展现出一种对人生的沉思和对岁月流逝的无奈。全诗构建了一个充满诗意和哲理的画面,让人不仅感受到个体的孤独与失落,也引发对人生命运的深层思考。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蜀冈头”:起始之地,表明地理位置。
- “记狂夫旧日曾游”:回忆那个不羁的人的游历。
- “薄倖樊川”:对樊川的感慨,描绘过往的遗憾。
- “赢得一梦青楼”:梦境中美好的回忆。
- “红桥上,藕丝菱蔓”:具体的景象描绘,富有生动性。
- “当时费尽凝眸”: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珍视。
- “可怜逝水悠悠”:感叹时间的流逝。
- “老矣先生何求”:自省的提问,显现出老年人的无奈。
- “也雨楫烟帆,北谒诸侯”:描绘出行的场景与目的。
- “鹤发开元,老泪铜仙争流”:强调白发与泪水的象征意义。
- “红衣落尽西风起,怕隋堤最不宜秋”:表达对秋天的惧怕与对美好事物的失去。
- “隐隐见,一江灯火,人隔扬州”:结尾的孤独感,人与人之间的距离。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人比作灯火,象征孤独和渴望。
- 拟人:将时间和泪水赋予生命,使情感更加生动。
- 对仗:句式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 该诗主要探讨了人生的无常与对美好时光的怀念,表现出诗人对青春的追忆和对逝去岁月的感叹,传达出一种深沉的孤独感和对未来的迷茫。
意象分析:
- 蜀冈:象征着诗人心灵的栖息地,回忆的起点。
- 樊川:代表着失去的美好和青春的象征。
- 红桥:连接过去与现在的桥梁,象征着回忆。
- 江灯:象征孤独与希望,虽然人已隔离,但心中仍有对美的渴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蜀冈”指的是哪个地方? a) 四川
b) 广西
c) 江苏
答案:a) 四川 -
“薄倖樊川”中的“樊川”象征着什么? a) 美好时光
b) 逝去的爱情
c) 自然景色
答案:b) 逝去的爱情 -
诗人对老年的看法是: a) 开心
b) 无奈
c) 忧伤
答案:b) 无奈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李白《夜泊牛渚怀古》
诗词对比:
- 陈维崧与李白在怀旧情感上的表达有相似之处,但李白更倾向于豪放,而陈维崧则显得更加细腻和感伤。两者在风格上反映了不同的时代背景与个人经历。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陈维崧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典诗词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