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陶杂诗十一首》
时间: 2025-01-19 13:42:42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和陶杂诗十一首
相如偶一官,嗤鄙蜀父老。
不记犊鼻时,涤器混佣保。
著书曾几何,渴肺灰土燥。
琴台有遗魄,笑我归不早。
作书遗故人,皎皎我怀抱。
余生幸无愧,可与君平道。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往事的回忆与感慨。开头提到相如偶然做官,也许是对蜀地父老的不屑一顾。接着提到不再记得小时候的纯真,生活中充满了琐碎的事物。著书的次数不多,常常让人感到心中焦灼。琴台上似乎还留有古人的灵魂,让我不禁感叹自己归来的太晚。写信给故友,内心的情感是如此明亮而清晰。余生虽短,却无愧于心,能够与志同道合的朋友畅谈。
注释:
- 相如:指的是司马相如,古代著名的辞人。
- 蜀父老:指的是四川地区的老百姓。
- 犊鼻:指小牛的鼻子,象征着幼年无忧无虑的时光。
- 涤器:洗涤器具,暗指生活的琐碎与繁忙。
- 琴台:指古代文人雅士聚集吟唱的地方,象征着文化的传承。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和政治家。他的诗词风格多样,既有豪放也有婉约,深得人心。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在苏轼遭遇政治挫折、被贬谪的时期创作的,反映了他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和对友人的怀念。
诗歌鉴赏:
《和陶杂诗十一首》是苏轼在经历了人生的起伏后,对过往的沉思和对友人的怀念之作。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生动的意象,展示了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无奈和对青春岁月的追忆。
诗中提到的“相如”与“蜀父老”,既是对历史人物的借鉴,也是对现实生活的反思。诗人在回首往事时,感慨岁月的无情,曾经的美好似乎已被生活的琐碎所掩盖。而琴台的遗魄,更是彰显出文化的延续与人文精神的传承。
情感上,诗人表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和对未来的思考,尽管生活中有许多不如意,但他依然保持着对理想的追求和对友谊的珍视。诗的最后一句“余生幸无愧,可与君平道”,更是透露出诗人内心的坦荡与坚守,尽管身处逆境,仍然无怨无悔,勇敢面对人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相如偶一官:提到司马相如,暗指诗人对政治的无奈。
- 嗤鄙蜀父老:对蜀地父老的态度表现出一种不屑,反映出对现实的不满。
- 不记犊鼻时:怀念童年的纯真时光,表现对过往的追忆。
- 涤器混佣保:生活的琐碎与繁杂,使得心灵难以宁静。
- 著书曾几何:对自己写作成果的自省,表达出诗人的焦虑。
- 渴肺灰土燥:形象地描绘出内心的干涸与渴望。
- 琴台有遗魄:琴台的灵魂象征着文化的传承与人文情怀。
- 笑我归不早:表达对自己人生选择的反思与感慨。
- 作书遗故人:写信给故友,表达情感的寄托。
- 皎皎我怀抱:内心情感的明亮与清晰。
- 余生幸无愧:对过去的无怨无悔,展现出诗人的胸怀。
修辞手法:
- 比喻:用“琴台有遗魄”来比喻文化与情感的延续。
- 拟人:将“琴台”赋予灵魂,体现出诗人的情感寄托。
- 对仗:整首诗在结构上有对称,增强了语言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反映了苏轼对人生的深刻思考与对友人的怀念,表现出一种无怨无悔的生活态度,尽管遭遇挫折,仍然保持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琴台:象征文化与艺术的象征,体现了诗人对文人生活的向往。
- 犊鼻:象征无忧无虑的童年,反映出对过去岁月的追忆。
- 遗魄:代表对古人精神的缅怀,表达对文化传承的重视。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苏轼提到的“相如”指的是哪个历史人物?
A. 司马光
B. 司马相如
C. 司马迁
D. 司马炎 -
诗中提到的“琴台”象征什么?
A. 战争
B. 文化与艺术
C. 自然风光
D. 家庭生活 -
诗的最后一句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态度是什么?
A. 后悔
B. 无愧于心
C. 忧虑
D. 消极
答案:1.B 2.B 3.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饮酒》:表现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 李白《将进酒》:表达豪放不羁的生活态度与对友谊的珍重。
诗词对比:
- 苏轼与李白的诗歌均表现出对人生的独特理解,前者多了一份沉思与自省,而后者则更加豪放与洒脱。两者在风格上形成鲜明对比,体现了各自对人生的不同态度。
参考资料:
- 《苏轼诗文集》
- 《宋代文学史》
- 《古诗词鉴赏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