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二日初到惠州》

时间: 2025-01-19 14:43:30

仿佛曾游岂梦中,欣然鸡犬识新丰。

吏民惊怪坐何事,父老相携迎此翁。

苏武岂知还漠北,管宁自欲老辽东。

岭南万户皆春色,(岭南万户酒。

)会有幽人客寓公。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十月二日初到惠州
作者: 苏轼 〔宋代〕

仿佛曾游岂梦中,
欣然鸡犬识新丰。
吏民惊怪坐何事,
父老相携迎此翁。
苏武岂知还漠北,
管宁自欲老辽东。
岭南万户皆春色,
岭南万户酒。
会有幽人客寓公。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初到惠州的感受和对故乡的思念。它的意思是:仿佛我曾经在梦中游览过这里,欣然见到鸡犬都识得新丰的乡音。官吏和百姓对我此行感到惊奇,乡里的老翁们相携而来迎接我。苏武何曾知道自己要回到北方,管宁又何曾渴望老去在辽东?岭南的万户人家都洋溢着春天的气息,万户人家都在欢庆饮酒。或许会有幽人来此做客。

注释

  • 仿佛:似乎,彷佛。
  • 鸡犬识新丰:意指乡村的鸡犬都能认出新来的人,表现出热情和熟悉感。
  • 吏民:官吏和百姓。
  • 苏武:苏武,汉代名将,因拒绝投降被流放至漠北,象征忠贞。
  • 管宁:管宁,东汉著名隐士,象征归隐与淡泊。
  • 岭南:指的是南方地区,尤其是广东、广西一带。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宋代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他才情出众,诗词、散文、词、书法造诣都很高,作品广泛流传。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苏轼贬谪到惠州期间,表达了他对故土的思念以及在新环境中的感受。由于政治原因,苏轼被贬至南方,他在惠州的生活虽有困顿,但也感受到自然的美和乡民的热情。

诗歌鉴赏

《十月二日初到惠州》是一首充满乡情的诗作,展现了苏轼对惠州的初步印象和内心情感的流淌。开头的“仿佛曾游岂梦中”,以梦境的意境引入,既表达了他对惠州的陌生感,又暗示了他对故乡的深厚感情。接着,诗人提到“鸡犬识新丰”,描绘了乡民的热情与友善,展现了人与人之间的亲切关系。

“吏民惊怪坐何事”,透露出苏轼在惠州的身份和地位的变化,既是官员又是民众的对象,二者之间的关系微妙而复杂。两句“苏武岂知还漠北,管宁自欲老辽东”,借用历史人物表达了苏轼对归隐生活的向往,流露出一种对自由和安宁生活的渴望。

最后两句“岭南万户皆春色,岭南万户酒”,展现了惠州的生机与活力,象征着希望与欢乐。整首诗在对比中流露出对人生境遇的感慨,既有对历史的回顾,也有对未来的期待,体现了苏轼宽广的胸怀与深邃的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仿佛曾游岂梦中:似乎曾经在梦中游览过这里,表达了对惠州的陌生与熟悉感。
  2. 欣然鸡犬识新丰:见到乡村的亲切,表明当地人对他的欢迎。
  3. 吏民惊怪坐何事:官吏和百姓对他的到来感到惊讶。
  4. 父老相携迎此翁:乡里的老人们一起前来迎接他,展现了对他的尊重。
  5. 苏武岂知还漠北:借用苏武的故事,表达对北方故土的怀念。
  6. 管宁自欲老辽东:管宁的隐逸代表了对归隐生活的向往。
  7. 岭南万户皆春色:描绘了岭南的春天,象征生机。
  8. 岭南万户酒:表现了节日的欢庆气氛。
  9. 会有幽人客寓公:暗示将有志同道合之人来访,增添了诗的期待感。

修辞手法:诗中使用了比喻、对仗等修辞手法,如“鸡犬识新丰”与“父老相携迎此翁”,形成鲜明对比,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新环境的感受和对故乡的怀念,突显了人与人之间的温暖情感及对未来生活的希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鸡犬:象征乡村的生活气息,表现出人与自然的和谐。
  • 春色:象征生机与希望,暗示惠州的美好。
  • :代表欢庆和友谊,增添了生活的乐趣。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鸡犬识新丰”主要表达什么情感?
    A. 亲切感
    B. 疏离感
    C. 恐惧感

  2. 苏武在诗中代表了什么?
    A. 忍耐与坚守
    B. 轻松与快乐
    C. 归隐与淡泊

  3. “岭南万户皆春色”中的春色象征什么?
    A. 悲伤
    B. 生机与希望
    C. 失落

答案

  1. A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对比苏轼的作品与杜甫《春望》,两者均表达了对故土的思念与对生活的感慨,但苏轼的诗更多融入了个人体验与乡情,而杜甫的诗则更具时代背景的沉重感。

参考资料

  • 《苏轼全集》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