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黄柳 道院中见黄木香词以咏之》

时间: 2025-01-14 00:21:34

蜂黄褪了,争上枝头簇。

嫩蕊成丛蒙涧竹,覆遍书窗小屋。

揉入红槽碎珠续,压醅熟。

萧疏乱秋菊。

引柔蔓,暗香触。

月昏黄、料尔伤幽独。

折上鍊师,通明冠子,雅称厌禳装束。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淡黄柳 道院中见黄木香词以咏之
作者:陈维崧

蜂黄褪了,争上枝头簇。
嫩蕊成丛蒙涧竹,覆遍书窗小屋。
揉入红槽碎珠续,压醅熟。
萧疏乱秋菊。引柔蔓,暗香触。
月昏黄料尔伤幽独。
折上鍊师,通明冠子,雅称厌禳装束。

白话文翻译

蜜蜂的黄色消退了,争相飞向枝头聚集。
嫩蕊成群,隐匿于涧边竹林,覆盖了书窗的小屋。
将红槽的碎珠揉入其中,压制成酒,已经熟了。
秋菊在萧疏中零乱开放,柔蔓轻轻引动,暗香扑鼻。
黄昏的月光下,孤独的幽思令人伤感。
折下的花朵,像炼金术士的标志,明亮的冠子,雅致地称之为厌禳的装束。

注释

  • 蜂黄:指蜜蜂的黄色,象征着初春的生机。
  • 嫩蕊:指新生的花蕊,形态娇嫩。
  • 红槽:可能指酒的容器,或比喻盛酒的地方。
  • 醅熟:醅是酒的渣滓,压制成酒后便熟了。
  • 萧疏:形容景象的稀疏、冷清。
  • 引柔蔓:指柔软的藤蔓被轻轻引动。
  • 黄料:指黄昏的月光,给人一种伤感的氛围。

典故解析

“炼师”与“冠子”可能与道教的炼金术士有关,意指通过修炼达到某种境界,表达了对道教文化的崇敬与向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维崧(约1620-1700),字子昊,号白云山人,清代诗人,擅长诗词、散文,作品多描绘自然景物,情感细腻。其诗风格受李清照等词人的影响,偏向于表现个人情感与自然的和谐。

创作背景
该诗作于清代,正值社会动荡与文化复兴时期,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物,表达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与对时局的感慨,体现了对自然与人心的深刻理解。

诗歌鉴赏

这首《淡黄柳》描绘了春日的景象,通过细腻的笔触勾勒出自然的生机与诗人的内心感受。开头便通过“蜂黄褪了,争上枝头簇”引入春天的气息,展现出生命的活力。诗中“嫩蕊成丛蒙涧竹”不仅表现了自然的繁盛,也映射出诗人对生命的珍视与柔情。随着诗句的深入,意象逐渐转为内心的孤独与思考,特别是在“月昏黄料尔伤幽独”一联中,夜色的黯淡与内心的孤寂形成鲜明对比,令人感受到一种淡淡的哀愁。最后一联“折上鍊师,通明冠子,雅称厌禳装束”则把自然景物与道教文化结合,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灵性的思考,呼应了整首诗的主题。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第一句:描绘了春天来临时蜜蜂的活动,象征生机。
    • 第二句:通过嫩蕊和竹林的描写,展现自然景象的丰富。
    • 第三句:描绘了酒的酿造过程,暗示生活的甜美。
    • 第四句:描绘秋菊,表现了生命的无常与孤独。
    • 第五句:通过月光暗示诗人内心的伤感。
    • 第六句:结合道教元素,表现对精神世界的追求。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酒的酿造比作生活的细腻。
    • 拟人:描绘自然景物时,赋予它们情感。
    • 对仗:句式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春天的生机与秋天的孤寂,表现了对生命的思考与感怀,表达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以及对内心孤独的反思。

意象分析

  • 蜂黄:象征春天的生机与活力。
  • 嫩蕊:代表着生命的希望与美好。
  • 红槽:象征生活的愉悦,酒的酿造。
  • 秋菊:象征生命的无常与孤独的美。
  • 月昏:暗示孤独和沉思的氛围。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描绘的季节是什么? A. 春天
    B. 夏天
    C. 秋天
    D. 冬天

  2. “蜂黄褪了”中的“蜂黄”象征什么? A. 生命的枯竭
    B. 春天的生机
    C. 夏日的炎热
    D. 秋天的萧瑟

  3. 诗中提到的“折上鍊师”指代什么? A. 农夫
    B. 道教炼金术士
    C. 诗人自己
    D. 蜜蜂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晓》 by 孟浩然
  • 《静夜思》 by 李白

诗词对比

  • 陈维崧与苏轼的诗作都描绘了自然,但陈维崧更注重内心情感的表达,而苏轼则更多地抒发对自然的赞美与感叹。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集》
  • 《陈维崧诗词研究》
  • 《古典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