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范松亭岭外书却寄》
时间: 2025-01-19 12:32:50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得范松亭岭外书却寄
作者: 李旦华
迢递行踪逐断蓬,与君沟水各西东。
梦遥衡岳啼猿外,书到山城细雨中。
别后又看春草碧,宵来喜见烛花红。
江淮湿雾连朝暮,苦忆蛮天滞郝隆。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我与朋友之间的遥远距离和思念之情。我们各自的行踪如同断了的蓬草,沟水将我们隔开,分别在东西两方。梦中我遥望衡岳山外的猿啼,书信抵达山城时正值细雨绵绵。分别后我再次看到春天的草色青翠,夜里又喜见蜡烛的花火红艳。江淮地区湿雾弥漫,白天和夜晚都让我痛苦地怀念那片蛮天,羡慕郝隆的自由。
注释:
- 迢递:迢迢,形容远,递则表示延续。
- 断蓬:指的是被风吹断的蓬草,象征漂泊不定。
- 沟水:指的是河流,象征着距离。
- 衡岳:指湖南的衡山,是古代著名的名山。
- 山城:指的是居住的城市,可能为作者的故乡或居所。
- 烛花:指的是蜡烛的火光,形象地描绘了温暖的氛围。
- 蛮天:指的是南方的天气,带有思乡的情感。
- 郝隆:可能是指一位朋友或诗人,象征自由和洒脱。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李旦华,清代诗人,生活在动荡的历史时期,以其细腻的情感和深刻的思考著称。他的诗歌多描写自然景观和人情世故,常常流露出对友人的思念和对生活的感慨。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作者与友人分别后,诗人在异乡的生活和对故友的思念交织在一起,体现了当时社会的动荡和人们对友谊的珍视。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与个人情感相结合的方式,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诗的开头以“迢递行踪逐断蓬”引入,表达了与友人之间的遥远和隔离感。行踪与蓬草的隐喻,展现了人际关系的脆弱与不定。接着,作者回忆起与友人共同度过的时光,梦中的猿啼与书信抵达时的细雨,营造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思念。诗的中间部分,春草的青翠和烛火的红艳,则象征着生活中的温暖与希望,尽管身处异地,心中依然怀有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结尾部分,作者以“江淮湿雾连朝暮”收束,表达了对故乡与友人的深切思念,传达出一种对生活的无奈与渴望,给人以深思与共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迢递行踪逐断蓬”:行踪遥远如断了的蓬草,意在强调距离之遥。
- “与君沟水各西东”:和你之间隔着河流,象征着我们彼此的分离。
- “梦遥衡岳啼猿外”:在梦中遥望衡岳山外的猿啼,表达对故乡的怀念。
- “书到山城细雨中”:书信抵达时正值细雨,营造出一种淡淡的忧伤。
- “别后又看春草碧”:分别后再看到春天的草色,表明时光的流逝。
- “宵来喜见烛花红”:夜里看到蜡烛的火光,象征着温暖的情感。
- “江淮湿雾连朝暮”:江淮地区湿雾弥漫,白天夜晚都感到思念。
- “苦忆蛮天滞郝隆”:痛苦地怀念南方的天气与友人的自由。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行踪比作断蓬,生动形象地展现分离的感觉。
- 对仗:如“西东”与“春草碧”,“细雨中”与“烛花红”,增强了诗的节奏感和美感。
主题思想:全诗围绕友谊与思念展开,展现了人在离别后的孤独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也表达了对故乡的深切怀念。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断蓬:象征漂泊与无依无靠,体现了诗人的孤独感。
- 沟水:象征距离与隔阂,反映了人与人之间的分离。
- 衡岳:象征故乡与思念,承载着对过往的回忆。
- 烛花:象征温暖与安宁,传达出对生活的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李旦华的《得范松亭岭外书却寄》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友情的思念
B. 爱情的甜蜜
C. 乡愁的苦涩
D. 对自然的赞美 -
诗中的“沟水”象征什么? A. 友谊
B. 距离
C. 时间
D. 生活
答案: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 李白的《送友人》与李旦华的《得范松亭岭外书却寄》,两者均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但李白更多地强调豪情与壮阔,而李旦华则细腻地描绘了内心的孤独与渴望。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李旦华研究》
- 《古诗词鉴赏与解析》
- 《中国古典诗词中的友谊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