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安宫?今夔之永安门,即宫之遗址也?》
时间: 2025-01-06 05:04:20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千古陵谷变,故宫安得存。
徘徊问耆老,惟有永安门。
游人杂楚蜀,车马晚喧喧。
不见重楼好,谁知昔日尊。
吁嗟蜀先主,兵败此亡魂。
只应法正死,使公去遭燔。
白话文翻译:
千百年来,陵谷已然改变,故宫又怎能长存呢?我徘徊在这里询问老人,只有永安门还在。游人来自楚地和蜀地,车马在傍晚时分喧闹不已。看不到高耸的重楼,谁还知道昔日的辉煌?唉,蜀国的先主刘备在这里兵败丧生,只能说法正已经去世,让刘备遭遇火焚之痛。
注释:
- 陵谷:指山陵和谷地,象征历史的变迁。
- 永安门:指的是历史上蜀汉的永安门,现存的遗址。
- 耆老:年长的老人,通常是指有经验的人。
- 重楼:高楼大厦,象征昔日的繁华。
- 蜀先主:指刘备,蜀汉的开国皇帝。
- 法正:指法正(法正,字孚义),刘备的重要谋士。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北宋时期的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他的作品涵盖诗、词、散文等多种体裁,深具人文关怀和哲理思考,风格豪放洒脱,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苏轼晚年,时值北宋政治动荡,社会变迁频繁。苏轼在游览夔州时,看到古老遗址感触良多,产生了对历史的感慨与对昔日辉煌的追忆。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古迹与历史,表达了对过往岁月的忧伤和对历史变迁的思考。开篇“千古陵谷变,故宫安得存”,以时间为线索,强调历史的无情和人事的变迁。接着,苏轼与耆老的对话,显示了他对历史的好奇与向往,然而,只有永安门这一孤独的标志仍然矗立,象征着曾经的辉煌已不可得。
游人来自不同的地方,车马喧闹,体现了当下的繁华与热闹,但这与昔日的“重楼好”形成鲜明对比。“不见重楼好,谁知昔日尊”进一步强调对过往辉煌的追忆和对现实的失落感。最后,提到蜀先主刘备的失败与亡魂,更是将个人命运与历史交织,表达了对英雄末路的惋惜与无奈。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丰富,历史与现实的交融使其充满了厚重的文化内涵,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千古陵谷变,故宫安得存:历史长河中,地形地貌变化无常,古老的宫殿又怎能长久存在呢?
- 徘徊问耆老,惟有永安门:在这里徘徊,询问年长者,唯有永安门遗留,显得格外孤独。
- 游人杂楚蜀,车马晚喧喧:来自不同地方的游人,车马声在傍晚显得热闹喧嚣。
- 不见重楼好,谁知昔日尊:看不到昔日的高楼大厦,谁还记得往日的富贵荣华?
- 吁嗟蜀先主,兵败此亡魂:感叹蜀汉的先主刘备在这里兵败离世,历史的悲剧令人唏嘘。
- 只应法正死,使公去遭燔:或许法正的去世,使得刘备最终遭遇了灭顶之灾。
修辞手法:
- 对偶:如“千古陵谷变,故宫安得存”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排比:多处使用排比句式,如“游人杂楚蜀,车马晚喧喧”,增强了情景的生动性。
- 象征:永安门象征着历史的沧桑与人事的无常。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历史变迁的惋惜与对往日辉煌的追思,体现了苏轼对人生无常的深刻理解和对英雄命运的感慨。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陵谷:象征历史的变化与遗忘。
- 永安门:象征着历史的痕迹和记忆。
- 重楼:代表繁华与荣耀,反衬出失落。
- 蜀先主刘备:象征着英雄的悲剧命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永安门”指的是哪个历史人物的遗址?
- A. 刘备
- B. 曹操
- C. 诸葛亮
- D. 王莽
-
诗中提到的“重楼”象征什么?
- A. 过去的繁华
- B. 未来的希望
- C. 现实的困境
- D. 人生的悲剧
-
苏轼在诗中与谁进行对话?
- A. 年轻人
- B. 游人
- C. 耆老
- D. 历史
答案:
- A. 刘备
- A. 过去的繁华
- C. 耆老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李白《庐山谣》
-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诗词对比:
- 杜甫《春望》:同样表达了对国家兴亡和历史变迁的感慨,情感深沉,意象丰富。
- 李白《庐山谣》:虽风格更为豪放,但同样透出对历史与自然的思考。
参考资料:
- 《宋史》:关于苏轼的生平与时代背景。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关于古诗词的整体理解和分析。
- 《苏东坡传》:详细介绍苏轼的生平及其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