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陈履常雪中》
时间: 2024-10-02 11:33:10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可怜扰扰雪中人,
饥饱终同寓一尘。
老桧作花真强项,
冻鸢储肉巧谋身。
忍寒吟咏君堪笑,
得暖欢呼我未贫。
坐听屐声知有路,
拥裘来看玉梅春。
白话文翻译
可怜在雪中纷扰的人,
饥饿与满足都只是一尘之差。
老松树开花的确是个强项,
冰冻的鸢鸟储存肉食巧妙谋生。
忍受严寒吟咏,你可笑我,
得了温暖欢呼,我也不算贫穷。
坐着听着木屐声,知道有路在,
披着皮毛来看那洁白的梅花春天。
注释
- 扰扰:形容风雪交加的样子,形容环境的纷扰。
- 寓一尘:指生活的基本状态无论饥饿或满足,都是短暂而微小的。
- 老桧:老松树,象征坚韧。
- 冻鸢:指冬天的鸟类,如鸦等,强调生存的艰难。
- 忍寒吟咏:即使在严寒中仍然要吟咏,表现诗人坚定的精神。
- 屐声:木屐的声音,代表行走的声音,暗示有路可走。
- 玉梅春:梅花象征着春天的到来,寓意希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轼(1036-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宋代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与黄庭坚、米芾并称为“宋四家”。苏轼的诗词风格豪放,内容丰富,常反映社会生活和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雪天,诗人感受到严寒中人们的艰难,反映了他对生活的思考和对人们命运的关注。诗中将严冬与精神的坚持结合,展现出诗人乐观的生活态度。
诗歌鉴赏
苏轼的《次韵陈履常雪中》是一首表现人生态度和情感的诗作。诗中描绘了寒冷的冬季,人与自然的斗争,以及在艰难环境中展现出的乐观精神。诗的开头以“可怜扰扰雪中人”引入,既描绘了雪天的困境,又体现出对遭遇困境者的同情。接着,诗人在“饥饱终同寓一尘”中总结了人生的本质,无论是饥饿还是满足,最后都只是生命的尘埃,表达了对物质的淡泊。
随着诗的推进,老桧和冻鸢的意象交织在一起,象征着生命的坚韧与生存的智慧。尤其是“老桧作花真强项”,表现了在困境中依然能绽放光彩的精神。紧接着,诗人通过“忍寒吟咏君堪笑”表现出即使在严寒中也不放弃追求艺术的热情,体现出一种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
最后两句“坐听屐声知有路,拥裘来看玉梅春”更是将希望的意象传达得淋漓尽致。听到木屐声,诗人感受到前方有路可行;拥裘而观梅花,代表春天的到来和希望的回归。整首诗在描绘冬天严寒的同时,展现了人在困境中依然要追求美好生活的决心,流露出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对未来的期待。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可怜扰扰雪中人:描写雪天的环境,表达对在寒冷中挣扎的人们的同情。
- 饥饱终同寓一尘:强调生活中饥饿与满足的无常,人生如尘埃般微小。
- 老桧作花真强项:老松树能在寒冷中开花,象征坚韧与生机。
- 冻鸢储肉巧谋身:冬天的鸟类巧妙地为生存做好准备,反映生存智慧。
- 忍寒吟咏君堪笑:在严寒中吟咏,表现出不畏艰难的精神。
- 得暖欢呼我未贫:即使得不到温暖,依然保持乐观,表明精神的富足。
- 坐听屐声知有路:听到木屐的声音,暗示有路可走,表达希望。
- 拥裘来看玉梅春:披着皮袄观赏梅花,象征春天的到来与希望。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饥饱终同寓一尘”,将人生的状态比作一尘,突出其微小与无常。
- 拟人:如“冻鸢储肉”,让鸟具有人类的智慧和谋生能力。
- 对仗:全诗结构工整,展示了苏轼高超的诗歌技巧。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思想是强调在困境中保持乐观、坚定的生活态度。通过描绘冬天的困苦与梅花的坚韧,体现了人们在面对自然与生活挑战时不屈不挠的精神。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雪:象征寒冷与困境。
- 老桧:象征坚韧与生命力。
- 冻鸢:象征生存智慧与适应能力。
- 梅花:象征希望与春天的到来。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老桧”象征什么? A. 年龄
B. 坚韧
C. 美丽
答案:B -
“得暖欢呼我未贫”中“未贫”指的是什么? A. 物质贫乏
B. 精神富足
C. 生活不易
答案:B -
诗中提到的“屐声”象征什么? A. 行走的声音
B. 冬天的寒冷
C. 生命的希望
答案: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梅花》(王安石)
- 《春夜喜雨》(杜甫)
诗词对比
- 苏轼《次韵陈履常雪中》与王安石《梅花》:两者都通过自然景物(雪、梅花)表达对生命的思考与乐观态度,但苏轼更多强调个人的生存智慧和乐观精神,而王安石则更关注梅花的高洁与坚韧,展现出不同的生活哲学。
参考资料
- 《苏轼诗文选》
- 《宋代诗词研究》
- 《中国古典文学名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