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用晁补之韵》
时间: 2025-01-17 10:30:47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戏用晁补之韵
苏轼
昔我尝陪醉翁醉,
今君但吟诗老诗。
清诗咀嚼那得饱,
瘦竹潇洒令人饥。
试问凤凰饥食竹,
何如驽马肥苜蓿。
知君忍饥空诵诗,
口颊澜翻如布谷。
白话文翻译:
在从前,我曾陪伴醉翁一同饮酒,
而如今你却只是吟咏那些古老的诗。
单是那些清冷的诗句,怎么能让人满足呢?
那瘦竹子潇洒得令人感到饥饿。
试问那凤凰,饥饿时吃竹子,
不如驽马吃那些肥美的苜蓿。
我知道你忍受着饥饿,却只是空吟诗,
嘴边的波澜翻动,就像布谷鸟的叫声。
注释:
- 醉翁:指的是酒中之翁,暗指陶渊明或其他爱酒者。
- 清诗:指的是清淡的诗句,可能强调诗的空洞。
- 瘦竹:形容竹子瘦弱,象征诗歌的贫乏。
- 驽马:指的是劣马,与凤凰形成对比,突显饮食的优劣。
- 布谷:布谷鸟的叫声,象征一种单调和空虚的吟唱。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和政治家。他的诗词作品富有情感,常常结合个人体验与自然景象,风格洒脱,语言生动。
创作背景:
《戏用晁补之韵》写于苏轼与晁补之的诗友关系中,表达了对古诗的反思和对现实的感慨。诗中借古诗来探讨生活的饥渴与精神的富足,反映了苏轼对当时诗歌创作的思考。
诗歌鉴赏:
苏轼在《戏用晁补之韵》中,通过对比手法,表达了对当时诗歌创作的反思与批判。诗的开头通过“陪醉翁醉”引出,暗示了曾经的欢愉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而今,朋友们却沉迷于吟诵古诗,似乎失去了对现实的关注。接着,诗人用“清诗咀嚼那得饱”来形象地表达对这些诗句的失望,认为这些诗句无法填补内心的空虚。
“瘦竹潇洒令人饥”一句,生动描绘出一种渴望与失落的情感,瘦弱的竹子象征着贫乏的诗意,令人感到饥饿。而后,诗人进一步用“试问凤凰饥食竹,何如驽马肥苜蓿”的比喻,强调了精神追求与物质享受之间的关系,凤凰象征高雅,但饥饿时却不如驽马享用肥美的苜蓿,这一对比更是深入人心。
最后,诗人以“知君忍饥空诵诗,口颊澜翻如布谷”作为结尾,揭示了空吟无食的无奈与悲哀,强调了现实生活中精神与物质的矛盾。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苏轼的才华,更反映了他对生活的深刻思考和对诗歌创作的独到见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昔我尝陪醉翁醉,:曾经我陪伴醉酒的人畅饮。
- 今君但吟诗老诗。:而如今你却只是在吟咏那些古老的诗。
- 清诗咀嚼那得饱,:那些清淡的诗句怎么能够让人满足呢?
- 瘦竹潇洒令人饥。:瘦弱的竹子潇洒,却令我感到饥饿。
- 试问凤凰饥食竹,:试问那凤凰,饥饿时吃竹子,
- 何如驽马肥苜蓿。:不如驽马吃那些肥美的苜蓿。
- 知君忍饥空诵诗,:我知道你忍受着饥饿,却只是空吟诗,
- 口颊澜翻如布谷。:嘴边的波澜翻动,就像布谷鸟的叫声。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诗人与饥饿的关系比作凤凰与竹子的关系,表现出对现实的反思。
- 对仗:如“昔我”与“今君”,“饮酒”与“吟诗”,形成鲜明对比。
- 拟人:将诗句和竹子赋予人性,增强了情感的表达。
主题思想:
整首诗探讨了诗歌的价值与现实生活的关系,表达了对空吟无食的无奈与对真实生活的渴望。苏轼用生动的比喻和对比手法,传达了对生活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醉翁:象征着追求享乐与自由的生活态度。
- 清诗:代表着诗歌的空洞与无味。
- 瘦竹:象征着贫乏的精神食粮。
- 凤凰:象征高雅与孤高,但在现实中却无所依靠。
- 驽马:代表务实与脚踏实地的生活方式。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醉翁”指的是?
A. 一位饮酒的人
B. 一位诗人
C. 一位哲学家 -
诗中“清诗咀嚼那得饱”的意思是?
A. 诗句清淡,令人满足
B. 诗句空洞,无法填饱
C. 诗句丰富,令人陶醉 -
“试问凤凰饥食竹,何如驽马肥苜蓿”中,凤凰与驽马的对比强调了什么?
A. 精神追求与物质享受的关系
B. 诗歌与饮酒的关系
C. 生活中的孤独感
答案:
- A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饮中八仙歌》:同样探讨了饮酒与诗歌的关系。
- 李白的《将进酒》:强调快乐与豪饮的主题。
诗词对比:
- 苏轼与李白的作品:两位诗人都热爱饮酒,但苏轼更关注现实与精神的结合,而李白则更倾向于表达豪放的个性与对自由的渴望。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苏轼诗文选》:全面了解苏轼的诗歌风格与思想。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提供古诗词的背景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