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茅屋晨鸡早,征骖背华城。
平沙含月迥,远火杂星明。
地瘠人烟冷,山空落叶鸣。
凄然怀旧社,回首晓云生。
白话文翻译:
清晨时分,茅屋里的鸡叫得很早,骏马背着我远离华城。宽阔的沙滩上月光明亮,远处的火光与星星交相辉映。土地贫瘠,人烟稀少,山空荡荡,只有落叶在空中飞舞。凄凉的心情让我怀念旧日的社交场合,回首望去,晨曦中的云彩渐渐升起。
注释:
- 茅屋:用茅草盖成的房屋,象征简陋和贫困。
- 晨鸡早:早晨的鸡鸣,传达出清晨的宁静与早起的气氛。
- 征骖:征途上的马,表示旅途。
- 华城:可能指的是繁华的城市,或特指华州。
- 平沙:宽阔的沙滩。
- 含月迥:月光清晰而明亮。
- 远火杂星:远处的火光和星星交错在一起。
- 地瘠:土地贫瘠。
- 人烟冷:人烟稀少,冷清。
- 落叶鸣:落叶在空中飞舞,产生声响。
- 怀旧社:怀念旧日的社交场合。
- 晓云生:清晨的云彩升起。
典故解析:
“华城”可能与古代的华州相关,华州在历史上是一个较为繁华的地方,代表着了一种繁荣与热闹的象征。“晨鸡”则在诗词中常用来表示清晨的宁静和生活的开始。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丁之贤(清代)是清代诗人,具有较高的文学造诣。他的诗作多描写自然景观与个人情感,风格清新,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作者旅途中,反映了他对故乡的思念以及在旅途中的孤独感。社会环境动荡,作者通过诗歌表达了对故乡的怀念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诗歌鉴赏:
《晓度沙苑怀华州诸社》展现了诗人丁之贤在旅途中的心境与思考。诗歌开篇以“茅屋晨鸡早”引入,描绘了一个清晨的宁静场景,似乎在传达出一种生活的平淡与简朴。接着,“征骖背华城”的句子则带出了旅途的主题,骏马将他带离繁华的都市,象征着一种离别与流浪的无奈。
在“平沙含月迥,远火杂星明”中,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写,表达了他在漫漫旅途中的孤独与思索。夜晚的宁静中,月光与星辰交相辉映,映衬出一种幽静的美,却同时也让人感到一种深深的孤独。
后面的“地瘠人烟冷,山空落叶鸣”则传达出一种苍凉感,土地的贫瘠与人烟的稀少,象征着一种生活的困窘与无奈。最终,诗人以“凄然怀旧社,回首晓云生”结束,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追忆,以及对未来的迷茫与思考。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和情感的深刻表达,使读者感受到一种乡愁与人生的哲理,展现了诗人对生命的思考与对故乡的眷恋。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茅屋晨鸡早:茅草屋顶的房子,清晨时分鸡鸣早起,描绘出一种乡村的宁静。
- 征骖背华城:旅途中的马驮着我远离华美的城市,暗示一种离别和孤独感。
- 平沙含月迥:宽阔的沙滩上,月光明亮,营造出一种清幽的氛围。
- 远火杂星明:远处的火光与星星交相辉映,展现自然与人类生活的交融。
- 地瘠人烟冷:土地贫瘠,缺乏生气,人烟稀少,冷清的环境彰显孤独。
- 山空落叶鸣:空旷的山中,落叶飘落,发出声响,象征着孤独与凄凉。
- 凄然怀旧社:心中感到凄凉,怀念过去的社交生活。
- 回首晓云生:回首望去,晨曦中的云彩升起,象征新的开始与希望。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自然景观比喻心境,如“平沙含月迥”表现清幽的情感。
- 拟人:落叶在空中“鸣”,赋予自然以生命,增加情感的深度。
- 对仗:如“远火杂星明”,使诗句更加和谐,富有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在旅途中对生活的感慨。诗人在自然的描写中,融入了个人情感,展现了孤独与希望并存的复杂心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茅屋:象征简单朴素的生活。
- 晨鸡:象征新的开始与希望。
- 平沙:象征辽阔与自由。
- 月光:象征宁静与美好。
- 远火:象征人类的生活气息与温暖。
- 落叶:象征孤独与时光流逝。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茅屋”象征着什么? A. 繁华的城市
B. 简单朴素的生活
C. 雄伟的山川
D. 浪漫的爱情 -
诗中“平沙含月迥”描绘了哪种情景? A. 夜晚的热闹
B. 清晨的宁静
C. 黄昏的孤独
D. 白天的繁忙 -
诗的主题主要是表达: A. 对故乡的怀念
B. 对爱情的追求
C. 对自然的赞美
D. 对历史的反思
答案:
- B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登高》
- 李白的《静夜思》
- 王维的《鹿柴》
诗词对比:
与王维的《鹿柴》对比,两首诗歌都以自然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思考,但丁之贤的作品更加强调旅途的孤寂与对故乡的思念,而王维则更多地表现了对自然的沉静与哲思。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传记》
- 《古典诗词鉴赏》
- 《中国古典诗词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