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居杂咏十首》

时间: 2024-09-19 21:29:26

茅茨入作椽,中有插架轴。

琅函与贝叶,落落皆在目。

闲依净几繙,缓绕疏篁读。

困即抱这眠,拥鼻宁厌熟。

不知老将至,一时肯载腹。

此乐殊未央,吾生亦云足。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秋居杂咏十首
作者:李弥逊

茅茨入作椽,中有插架轴。
琅函与贝叶,落落皆在目。
闲依净几翻,缓绕疏篁读。
困即抱这眠,拥鼻宁厌熟。
不知老将至,一时肯载腹。
此乐殊未央,吾生亦云足。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秋天的居所中恬静的生活。茅草屋顶上用木椽支撑着,房间里有架子上放着书卷和贝叶。闲暇时,我依偎在整洁的桌子旁,缓缓地读着书卷,周围是疏疏的竹子。困了就抱着枕头入睡,蜷缩着鼻子,宁愿在熟睡中不愿醒来。谁知年老的日子即将到来,却又何必急于追求功名富贵?这份乐趣没有尽头,我觉得我这一生也算是足够了。


注释:

  • 茅茨:用茅草做的屋顶。
  • :屋檐的木料,支撑屋顶。
  • 琅函贝叶:文人用的书籍,琅函为书箱,贝叶为古代的书籍材料。
  • 净几:干净的桌子。
  • 疏篁:稀疏的竹子。
  • 抱这眠:抱着枕头入睡。
  • 拥鼻:蜷缩着鼻子,形容睡得很熟。
  • 老将至:年老将至,暗示时间的流逝。
  • 肯载腹:愿意追求物质享受。

典故解析:

此诗并未涉及明显的典故,但作者通过描绘日常生活场景,表达了对简单生活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似乎在借秋天的宁静反思人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李弥逊,宋代诗人,生平不详,留存下来的作品多以简洁明了、平易近人的风格著称。其作品常常反映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哲学思考。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秋季,正值天高气爽之时,诗人或许是在经历了一段繁忙的生活后,选择在秋天的静谧中反思人生,融入自然,体会简单而快乐的生活。


诗歌鉴赏:

李弥逊的《秋居杂咏十首》展示了一种极致的宁静和内心的充实感。诗中,作者通过细腻的描写,将自然与生活的细节融为一体,传达出一种对生活的满足感和宁静。茅草屋顶、书卷、竹子等意象不仅描绘了诗人的居住环境,也暗示了他与自然的亲密关系。

诗的前半部分通过对环境的细致描写,展现了诗人闲适的生活状态。在这幅自然画卷中,读书、入睡的情景让人感受到一种淡淡的幸福。随着阅读的深入,诗人却意识到时间的流逝,年华渐渐不再,他开始反思人生的意义。这里,诗人并没有表现出对老年的恐惧,反而是对生活的淡然接受,体现出一种超然的思想境界。

整首诗气氛宁静,情感真挚,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时间流逝的感悟。李弥逊通过简单的生活细节,传达出了一种深刻的人生哲学,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茅茨入作椽,中有插架轴。
    描述诗人的小屋,用茅草搭建,屋内有支撑架子,显示出简朴的生活环境。
  2. 琅函与贝叶,落落皆在目。
    书籍整齐地放置在架上,象征着诗人对知识的追求和对阅读的热爱。
  3. 闲依净几翻,缓绕疏篁读。
    清静的桌子上,诗人悠然自得地阅读,周围是稀疏的竹林,营造了宁静的氛围。
  4. 困即抱这眠,拥鼻宁厌熟。
    感到困倦时就抱着枕头入睡,显示了他对安逸生活的享受。
  5. 不知老将至,一时肯载腹。
    对于老去的无奈与不知,表现出他对物质欲望的淡泊。
  6. 此乐殊未央,吾生亦云足。
    尽管享受的乐趣没有止境,诗人对自己的人生感到满足。

修辞手法

  • 对仗:如“茅茨入作椽,中有插架轴”,句式整齐,形成对称美。
  • 比喻:通过“琅函与贝叶”隐喻知识的珍贵,表达对学习的热爱。

主题思想
诗歌反映了对简单生活的向往,表达出一种淡泊明志的人生态度。无论时间如何流逝,诗人始终认为生活的乐趣和内心的满足才是最重要的。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茅茨:象征着朴素与自然。
  • 琅函:代表知识与文化。
  • 疏篁:传达宁静与优雅的生活情境。

这些意象共同构建了一幅和谐美好的秋居图,反映出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愉悦。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这首诗的作者是?

    • A. 李白
    • B. 李弥逊
    • C. 杜甫
  2. 诗中提到的“琅函”指的是什么?

    • A. 一种乐器
    • B. 书箱
    • C. 一种花卉
  3. 诗人对老年的态度是?

    • A. 恐惧
    • B. 自然接受
    • C. 忽视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王维的《终南山》

诗词对比: 李弥逊的《秋居杂咏十首》与王维的《终南山》均展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不过李弥逊更侧重于日常生活的细腻描写,而王维则以山水诗的形式表现自然的壮美与哲思。


参考资料:

  • 《宋诗选》
  • 《古诗词鉴赏》
  • 《李弥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