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柔直知郡挽诗二首》

时间: 2024-09-19 21:29:26

金兰臭味百年期,生死那知欻两岐。

路断束刍难寄恨,封成挂剑谩传悲。

向来不诵凌云赋,此日休歌薤露诗。

自愧千秋负良友,剩留清泪与君垂。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张柔直知郡挽诗二首
李弥逊 〔宋代〕

金兰臭味百年期,
生死那知欹两岐。
路断束刍难寄恨,
封成挂剑谩传悲。
向来不诵凌云赋,
此日休歌薤露诗。
自愧千秋负良友,
剩留清泪与君垂。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对良友的怀念与惋惜。
金兰的友谊本该长久,然而生死却让我们分离。
如今道路阻断,无法寄托我的仇恨,
封剑在身,徒然感叹悲伤。
过去我不曾吟诵《凌云赋》,
今天也不再歌唱《薤露诗》。
我自愧千秋以来辜负了好友,
只能留下清泪与您相垂。

注释:

  • 金兰:指友谊,成语“金兰之交”形容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
  • 百年期:意指长久的期望与友谊。
  • 生死:指生与死的分离。
  • 路断束刍:意指无法相见,束刍即是干草,难以寄托情感。
  • 封成挂剑:指诗人挂剑而感伤,意为无能为力。
  • 凌云赋:指古代诗作,表达志向的诗。
  • 薤露诗:指《薤露》,表达离愁的诗。
  • 清泪:形容悲伤流泪。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弥逊,宋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为人知,但其作品风格清新,感情真挚,与友人情谊深厚。

创作背景:

此诗是李弥逊为悼念良友张柔而作,表达了对友人的怀念与失去的痛苦,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友情深厚的重视。

诗歌鉴赏:

整首诗以对友人的追忆为核心,表达了诗人对友谊的珍视与对生死离别的无奈。开篇以“金兰臭味百年期”引入,强调友谊的长久与珍贵,但随着“生死那知欹两岐”,则转向对生死离别的感慨,形成鲜明的对比。接下来的两句“路断束刍难寄恨,封成挂剑谩传悲”,则刻画出诗人因路途阻断而感到无法寄托情感的痛苦,表现出一种无奈与悲伤。

在情感的表达上,诗人从自愧不已的“自愧千秋负良友”中流露出深沉的悔恨,最后的“剩留清泪与君垂”更是将情感推向高潮,流露出无尽的思念与悲伤。诗中使用了丰富的意象,如“金兰”、“剑”等,增强了诗的情感深度与艺术表现力。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简练,展示了诗人对友谊的深刻理解与对相逢的渴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金兰臭味百年期:友谊如金兰般珍贵,期望能够长久。
  2. 生死那知欹两岐:生死无常,让朋友之间的相聚变得不可预知。
  3. 路断束刍难寄恨:道路断绝,无法将心中的仇恨寄托他人。
  4. 封成挂剑谩传悲:心中悲伤无以言表,只能张剑以寄情。
  5. 向来不诵凌云赋:之前不曾吟诵志向高远的诗。
  6. 此日休歌薤露诗:如今不愿再歌唱离愁的诗篇。
  7. 自愧千秋负良友:自愧辜负了千秋的良友。
  8. 剩留清泪与君垂:唯有清泪相伴,寄托对友的思念。

修辞手法:

  • 比喻:金兰比作友谊,生死比作离别。
  • 对仗:如“生死”与“百年期”等形成对照,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夸张:用“千秋”来表达对友谊的珍视。

主题思想:

全诗通过对友谊的珍视与对生死的感慨,表达了深厚的情感与对友情的悔恨,反映出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 金兰:象征深厚的友谊。
  • :象征勇气与无奈,表现出诗人内心的挣扎。
  • 清泪:象征悲伤与怀念,流露出对友人的思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金兰臭味”中的“金兰”指的是什么? A. 一种花
    B. 友谊
    C. 一种食品
    答案:B

  2. 诗中“生死那知欹两岐”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喜悦
    B. 无奈与悲伤
    C. 愤怒
    答案:B

  3. 诗人为何不再歌唱《薤露诗》? A. 因为他不喜欢
    B. 因为心中悲伤
    C. 因为他很忙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 比较李弥逊与杜甫在友情主题上的表达,李弥逊着重于生死离别的悲伤,而杜甫则多表现出对朋友的思念与关怀。

参考资料:

  • 《宋代诗词选》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李弥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