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游梅坡席上杂酬 其二
风约疏梅蘸石泉,
山涵弱柳借厨烟。
竹篱茅屋倾樽酒,
坐看银钩上晚川。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优雅的自然景象:微风轻拂着稀疏的梅树,水面映着石泉的清影;山中环绕着柔弱的柳树,烟雾袅袅从厨房飘出。诗人坐在竹篱茅屋中,举杯畅饮,悠闲地观赏着银色的钩子在晚川上游弋。
注释:
字词注释:
- 风约:微风轻拂。
- 疏梅:稀疏的梅树。
- 蘸:浸泡或沾染。
- 石泉:流动的泉水。
- 弱柳:柔弱的柳树。
- 借:借助,依靠。
- 厨烟:厨房的烟雾。
- 倾樽酒:斟酒,饮酒。
- 银钩:指钓鱼的钩子,形容轻盈的感觉。
- 晚川:傍晚时分的河流。
典故解析:
诗中未涉及特定的历史典故,但整体意象体现出一种隐逸的生活情趣,与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隐士情怀相呼应。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弥逊,宋代诗人,生卒年不详,字子韵,号听雨。李弥逊擅长诗词,作品多反映自然景色和个人情感,风格清新自然,充满生活气息。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李弥逊游览梅坡时,表现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闲适态度,反映了宋代文人追求自然、淡泊名利的精神。
诗歌鉴赏:
《游梅坡席上杂酬 其二》是一首描绘自然美与人生活的诗。诗中所展现的风景清幽,情景交融,给人一种宁静而愉悦的感觉。开篇“风约疏梅蘸石泉”,通过细腻的描写,表现了自然的灵动与秀美,微风轻拂梅树,泉水清澈,似乎将自然的气息与诗人的心境融为一体。
接下来的“山涵弱柳借厨烟”,描绘了山中柔弱的柳树,伴随厨房袅袅的烟雾,增添了生活的气息,使得整幅画面更为温馨。这里,诗人巧妙地将自然风光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结合起来,表现出一种恬静而和谐的生活状态。
“竹篱茅屋倾樽酒”,一语道出诗人此刻的悠闲与恣意,举杯畅饮,似乎在与自然对话,享受着生活的美好。而最后一句“坐看银钩上晚川”,则把诗人的目光引向远方,暗示着对未来的无限遐想。整首诗构筑了一个理想的生活场景,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生活的满足。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风约疏梅蘸石泉:风轻轻地吹拂着稀疏的梅树,梅树的影子映在清澈的石泉上,呈现出一种悠然自得的画面。
- 山涵弱柳借厨烟:山中环绕着柔弱的柳树,厨房的烟雾在空中飘荡,营造了温暖宜人的氛围。
- 竹篱茅屋倾樽酒:在竹篱围绕的茅屋中,诗人倾酒而饮,享受着这一刻的宁静与美好。
- 坐看银钩上晚川:坐在这里,诗人静静地看着晚霞映衬下的河流,仿佛时间都停滞了。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梅树与泉水的映衬比喻为自然的美。
- 拟人:通过“风约”让自然元素具有人性化的特征。
- 对仗:诗中上下句结构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在自然中获得的心灵的宁静与满足。诗人通过对日常生活场景的描绘,传达出一种隐逸的情怀,展现了对简单、自然生活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梅:象征着高洁的品德。
- 柳:柔美、温婉,常用以表达思乡之情。
- 酒:象征着欢乐与洒脱。
- 银钩:象征着闲适与自由。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这首诗的作者是哪个朝代的诗人?
A. 唐代
B. 宋代
C. 元代
D. 明代 -
“风约疏梅蘸石泉”中“约”字的意思是?
A. 约定
B. 喜爱
C. 轻拂
D. 到达 -
诗中描绘的自然景象主要有哪些元素?
A. 梅树、泉水
B. 山、柳、烟
C. 酒、竹篱、晚川
D. 以上所有
答案:
- B
- C
- D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饮酒》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李白的《月下独酌》与李弥逊的《游梅坡席上杂酬》都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生活的感悟,但李白更倾向于表现个体的豪情与孤独,而李弥逊则更强调自然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三百首》
- 《古诗词选读》
- 《李弥逊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