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居杂咏十首》
时间: 2025-01-09 14:52:56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秋居杂咏十首
作者: 李弥逊
公园十亩馀,日陟亦成趣,
浮阴未全收,晴沙已胜步。
杖藜相与行,童稚离冠屦。
枯鱼泳微漾,悴菊饮晞露。
换物各有时,抚怀偶轩虑。
安得三迳馀,诛茅种瓜芋。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秋天的田园生活。十亩的公园,阳光照射下显得格外有趣,浮动的阴影尚未完全消散,而晴朗的沙地已经胜过了行走的乐趣。我和朋友们拄着拐杖在园中漫步,孩子们则脱去帽子和鞋子,尽情玩耍。枯萎的鱼在水中微微摆动,凋谢的菊花在晨露中饮水。万物都有其时,偶尔抚摸怀中感慨万千。希望能在这三岔路口,清理杂草,种植瓜和芋。
注释:
- 公园: 指的是一片开阔的地方,适合游玩。
- 日陟: 太阳升高,表示白天的进行。
- 浮阴: 由树木或其他物体投射下来的阴影。
- 杖藜: 拄着拐杖,象征着老年或步行的慢。
- 童稚: 孩子,天真无邪的意思。
- 冠屦: 指帽子和鞋子,形容孩子们轻松自在的状态。
- 枯鱼: 指干枯的鱼,象征着秋天的萧条。
- 悴菊: 凋零的菊花,秋天的象征。
- 安得: 如何能够,表示渴望。
- 三迳: 三条小路,象征选择的多样性。
- 诛茅: 清除杂草。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弥逊是宋代的诗人,其作品多描绘田园生活,风格清新自然。他的诗歌受到了当时社会环境的影响,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生活的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秋季,正值农忙时节,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象,表达了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诗歌鉴赏:
李弥逊的《秋居杂咏十首》以自然景色为背景,展现了田园生活的宁静与美好。诗中的意象生动而清晰,十亩公园的描写让人感受到秋天的温暖,阳光洒在大地上,浮阴与晴沙交织,形成了一幅和谐美丽的画面。诗人通过“杖藜相与行”的描绘,突显了与友共游的乐趣,而“童稚离冠屦”则展现了孩子们无忧无虑的状态,给人一种轻松愉悦的感觉。
“枯鱼泳微漾,悴菊饮晞露”一句,既描写了秋天的萧条气氛,又隐含了时间流逝的哲理。万物都有其时,诗人感叹事物的更替,表现了他对生命的思考与感慨。最后的“安得三迳馀,诛茅种瓜芋”则表达了诗人对简单、纯粹生活的向往,体现了他对农业生活的热爱与追求。
整首诗情景交融,既有对自然的描绘,又蕴含了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展现了李弥逊清新脱俗的艺术风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公园十亩馀,日陟亦成趣: 描绘了大自然的广阔,阳光让这片土地充满生机。
- 浮阴未全收,晴沙已胜步: 暗示了阳光和阴影交替的变化,晴朗的沙地更令人向往。
- 杖藜相与行,童稚离冠屦: 朋友间的共行,孩子们的无忧无虑,营造了轻松的氛围。
- 枯鱼泳微漾,悴菊饮晞露: 秋天的萧条气息,以及生命的脆弱。
- 换物各有时,抚怀偶轩虑: 反映了时间的流逝,诗人对生活的感慨。
- 安得三迳馀,诛茅种瓜芋: 表达了对简单田园生活的渴望。
修辞手法:
- 比喻: “枯鱼泳微漾”用鱼的状态比喻秋天的萧条。
- 拟人: “悴菊饮晞露”赋予菊花以人的情感。
- 对仗: 诗句中存在对称结构,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现了对秋天田园生活的热爱与向往,反映了诗人对简单生活的追求与对生命哲理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公园: 自然的象征,代表宁静和自由。
- 阳光: 生命和希望的象征。
- 孩童: 天真无邪,象征纯粹的快乐。
- 枯鱼与菊花: 生命的脆弱,暗示岁月的流逝。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本诗的作者是谁?
- A. 李白
- B. 李弥逊
- C. 杜甫
-
“杖藜相与行”中的“杖藜”指的是什么?
- A. 一种植物
- B. 拐杖
- C. 一种工具
-
诗中提到的“悴菊”象征什么?
- A. 生机勃勃
- B. 秋天的萧条
- C. 花开的美丽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李白与李弥逊的田园诗风格各有千秋,李白的作品多豪放飘逸,而李弥逊则更注重细腻的自然描绘和对生活的思考。两者在对自然的表现上,虽然手法不同,但都表达了对自由与生活的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