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学士秋怀一十五首》

时间: 2024-09-19 21:29:26

便面南台缭绕山,晚云归尽远空闲。

晴岚遍染参差玉,若比蒿阳季孟间。

意思解释

诗词名称: 和学士秋怀一十五首

作者: 李弥逊 〔宋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便面南台缭绕山,晚云归尽远空闲。
晴岚遍染参差玉,若比蒿阳季孟间。

白话文翻译:

在南台山的周围,云雾缭绕,晚霞渐渐消散在远空。
晴日的微风将参差不齐的山峰染上了玉石般的光泽,
仿佛是在和春天的蒿草相互映衬,正如孟春的时节。

注释:

  • 便面:面向,朝向。
  • 南台:指南台山,可能是一个具体的山名。
  • 缭绕:环绕、缠绕。
  • 晴岚:晴天的山岚,空气清新时的山雾。
  • 参差:形状不齐,错落有致。
  • 蒿阳:蒿草生长的地方,常用来指代春季。
  • 季孟:指春季的初孟,象征着春天的开始。

典故解析:

  • 南台:南台山在古代文人中常被提及,是一个象征清幽和隐逸的地方。
  • 季孟:孟春是春天的第一个月,代表着新生与希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弥逊,宋代诗人,以清新自然的风格和深邃的思想著称。他的诗多描写山水、田园之美,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在秋季的某个黄昏时分写成,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欣赏与内心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南台山的美丽秋景,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深切感悟。首句“便面南台缭绕山”以“便面”开头,给人一种亲近的感觉,仿佛诗人正身处于这片山水之间。接下来的“晚云归尽远空闲”则突出了黄昏时分宁静的氛围,晚云渐渐消散,暗示时间的流逝与生活的平淡。
第三句“晴岚遍染参差玉”中,晴日的气息与山的参差交织在一起,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生动的画面。而最后一句“若比蒿阳季孟间”,则将自然景色与季节变化相联系,表现出一种对生命轮回的思考。整首诗在意象上相互辉映,展现出秋日的蕴藉与诗人内心的情感波动。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便面南台缭绕山:诗人面对南台山,山影缭绕,给人一种亲切的感受。
    2. 晚云归尽远空闲:黄昏的云彩逐渐消失,远处的天空显得更加空阔宁静。
    3. 晴岚遍染参差玉:晴朗的山岚把山峰的色泽染成了玉石般的光泽,展现出自然的美。
    4. 若比蒿阳季孟间:比喻当下的景象像春季初孟时分的生机,暗含了生命的循环。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山峰比作“参差玉”,形象生动。
    • 对仗:整首诗在意象和节奏上形成和谐的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 通过描绘秋天的自然景色,抒发了诗人对生命、时间流逝的感慨,展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内心的宁静。

意象分析:

  • 南台山:象征着避世与清幽。
  • 晚云:暗示着时光的流逝与宁静的心境。
  • 晴岚与玉:都象征着美好的自然景象,表现出诗人对生命美好的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南台”指的是哪个地方?

    • A. 北方的山
    • B. 南方的山
    • C. 中央的山
    • D. 并不存在的地方
      答案: B
  2. 诗中“晴岚”主要描绘了什么季节的气息?

    • A. 春季
    • B. 夏季
    • C. 秋季
    • D. 冬季
      答案: C
  3. “参差玉”是对什么的比喻?

    • A. 山峰的形状
    • B. 云彩的颜色
    • C. 树木的高低
    • D. 水流的清澈
      答案: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孟浩然《过故人庄》

诗词对比:

  • 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描绘了山水之美,并表现了宁静的心境;而李弥逊则更侧重于对季节变化的感悟与思考。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