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柳子玉二首 其一 地炉》
时间: 2025-01-17 09:15:20意思解释
诗词名称: 次韵柳子玉二首 其一 地炉
作者: 苏轼 〔宋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细声蚯蚓发银瓶,拥褐横眠天未明。
衰鬓镊残攲雪领,壮心降尽倒风旌。
自称丹灶锱铢火,倦听山城长短更。
闻道床头惟竹几,夫人应不解卿卿。
白话文翻译:
细小的蚯蚓在银色的瓶子里发出声音,天还没亮,它们就已经在黑暗中蜷缩着。
我头发已白,像是雪花飘落在头顶,心志已降,像是被风吹倒的旗帜。
我自称是丹灶里点燃的微火,听着山城的钟声长短不一,感到无比疲惫。
听说床头只有一张竹桌,妻子应该不懂我的忧伤和思念。
注释:
- 细声蚯蚓:暗指细小的声音,象征微不足道的事物。
- 银瓶:可以理解为盛水或盛土的器具,象征生命和生活。
- 衰鬓:白发,象征衰老。
- 丹灶:古代炼丹的灶,代表追求理想的执着。
- 竹几:简陋的桌子,象征生活的简朴。
典故解析:
- “丹灶”指的是古代道士炼丹时所用的灶具,象征着追求长生不老的理想。
- 诗中提到的“山城长短更”可能与当时的生活节奏和环境有关,反映了作者的孤独与疲惫。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苏州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擅长诗词、散文及书法,作品多描写自然景物和个人情感,风格豪放洒脱。
-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背景为苏轼被贬至黄州时期,面临生活的困窘与内心的孤独,借此诗表达了对生活的感慨和对过往的追忆。
诗歌鉴赏:
苏轼的《次韵柳子玉二首 其一 地炉》以其清新的意象和深刻的情感赢得了广泛的赞誉。诗中通过细微的描写展现了生活的琐碎与个人内心的挣扎。开头以“细声蚯蚓发银瓶”引出,细腻的蚯蚓声似乎预示着清晨的来临,暗示着一种生机与希望,但随之而来的又是“衰鬓镊残攲雪领”,白发的无奈与衰老感触让人倍感心痛。诗人在生活的苦涩与理想的落空之间不断挣扎,表现出一种无力感。
“壮心降尽倒风旌”传达出诗人壮志未酬的悲哀,风飘扬的旌旗象征着理想,而诗人的心志却已降落,显得格外沉重。接着“自称丹灶锱铢火”,将自己比作微弱的火焰,暗示着对理想的追求依然存在,虽然微弱却不曾熄灭。最后一句“夫人应不解卿卿”更是抒发了对妻子的思念,表露出一种对生活的无奈与对情感的渴望。
整首诗洋溢着淡淡的忧伤,既有对生活的无奈,又有对理想的执着,表现了苏轼一贯的豪放与坚韧。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细声蚯蚓发银瓶:描绘了清晨的寂静,细声的蚯蚓声在银瓶中回响,象征着生命的微细与脆弱。
- 拥褐横眠天未明:暗示着黑暗中生物的隐匿,表现了生活的无奈。
- 衰鬓镊残攲雪领:通过衰老的形象传达出时间的无情。
- 壮心降尽倒风旌:表达了理想的破灭与心志的沉重。
- 自称丹灶锱铢火:比喻自己依然渴望追求理想,尽管微弱。
- 倦听山城长短更:表现出疲倦感,强调生活的单调与沉闷。
- 闻道床头惟竹几:暗示生活的简朴,表现出孤独和思念。
- 夫人应不解卿卿:表达了对妻子的思念与理解的渴求。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己比作“丹灶锱铢火”,形象地表现出理想的微弱与执着。
- 对仗:“衰鬓”和“壮心”形成鲜明对比,体现出年轻时的理想与如今的无奈。
-
主题思想: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深刻的情感,表现了作者对理想的追求与现实的无奈,展现出一种对生活的思考与感慨。
意象分析:
- 蚯蚓:象征着生命的微小与脆弱。
- 银瓶:生命与生活的寄托。
- 竹几:简朴的生活,象征孤独与清淡。
- 丹灶:理想与追求的象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衰鬓”的意思是? A. 年轻的头发
B. 白发
C. 黑发
D. 无发 -
诗中提到的“丹灶”象征什么? A. 生活的艰辛
B. 理想与追求
C. 家庭的温暖
D. 成功的喜悦 -
诗的情感基调是什么? A. 欢快
B. 忧伤
C. 轻松
D. 愤怒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张岱的《夜泊牛渚怀古》
- 李白的《月下独酌》
诗词对比:
- 苏轼的《水调歌头》展现出对人生的思考与感悟,情感基调更为豪放,而《次韵柳子玉二首 其一 地炉》则以细腻的情感表达了内心的孤独与无奈。
参考资料:
- 《苏轼诗文集》
- 《宋代文学史》
- 《古典诗词赏析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