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鹊桥仙 其三》

时间: 2025-01-14 07:45:22

疏桐引露,残蕉滴雨,半晌漏声才下。

梦中不见彩云归,但独对、残灯无话。

醉轻易醒,愁多难讳,羞说沈腰堪把。

缄将白发寄伊行,更莫为、有情惊诧。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疏桐引露,残蕉滴雨,半晌漏声才下。
梦中不见彩云归,但独对残灯无话。
醉轻易醒,愁多难讳,羞说沈腰堪把。
缄将白发寄伊行,更莫为有情惊诧。

白话文翻译:

疏疏的梧桐树上挂着露珠,残存的蕉叶上滴落着雨水,半晌的漏声才刚刚响起。
梦中没有看到彩云归来,唯独对着微弱的烛光无话可说。
一醉就容易醒来,愁苦却难以掩饰,羞于提及那柔弱的身姿。
将白发缄口寄给你远行,不要再为我有情而感到惊讶。

注释:

  • 疏桐:稀疏的梧桐树。
  • 引露:引出露珠,形容清晨的景象。
  • 残蕉:残留的蕉叶,意指秋冬时节的凋零。
  • 漏声:滴水声,形容细雨中的声音。
  • 沈腰:指身姿柔弱的姿态,常用来形容女子的美态。
  • :封闭、默默表达。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沈腰”常常与古代美人、词人的情感密切相关,意味着对美好事物的怀念与惋惜。该诗描绘了一种忧伤的情感状态,融入了古典美学的元素。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俞士彪,清代诗人,擅长词曲,作品多关注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观的结合,风格清新婉约。
  •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清代,可能是因感情纠葛或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而作,反映了作者的内心世界与社会环境的复杂。

诗歌鉴赏:

《鹊桥仙·其三》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深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奈。诗开头以“疏桐引露,残蕉滴雨”描绘了一个清晨的意境,展现了自然景色的清冷与凋零,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孤寂。接着“梦中不见彩云归”一语,表明诗人在梦中也没有找到那一抹希望,唯有面对“残灯无话”的孤独。后两句则通过对酒后的醒悟与愁苦的对比,深刻展现了诗人对岁月流逝、感情失落的无奈,尤其是“羞说沈腰堪把”传达出一种对美好事物的惋惜与自责。最后一句“缄将白发寄伊行”更是将这一切情感凝聚在了一起,表现出对爱恋的无尽思念与对岁月的感慨,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疏桐引露,残蕉滴雨”:开篇以自然景象引入,营造出一种清冷而忧伤的气氛。
    • “半晌漏声才下”:时间的流逝与环境的静谧形成对比,暗示内心的孤独。
    • “梦中不见彩云归”:梦的幻灭,象征希望的破灭。
    • “但独对残灯无话”:孤独的状态,无法倾诉的苦闷。
    • “醉轻易醒,愁多难讳”:酒醉后容易苏醒,但愁苦却难以掩藏。
    • “羞说沈腰堪把”:对柔美身姿的自我责备,忧伤与羞愧交织。
    • “缄将白发寄伊行”:将自己的白发比喻为岁月,寄情远方,表达对情感的寄托。
  • 修辞手法

    • 使用了比喻(“白发寄伊行”)、拟人(“漏声”)等手法,增强了情感的表现力。
    • 对仗工整,措辞精妙,增添了诗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

    • 整首诗围绕着孤独、愁苦与对美好事物的怀念展开,表达了对逝去爱情与时光的感伤。

意象分析:

  • 意象词汇
    • :象征孤独、凋零。
    • :引申至生命的脆弱与无常。
    • 漏声:代表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奈。
    • 残灯:象征希望的微弱与孤独的状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疏桐引露”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 a) 暴风骤雨
    b) 清晨的宁静
    c) 黄昏的美丽
    答案:b

  2. “醉轻易醒,愁多难讳”中表达了什么情感? a) 欢乐
    b) 无奈与愁苦
    c) 期待
    答案:b

  3. 诗中的“沈腰”指的是? a) 美丽的身姿
    b) 年龄的增长
    c) 失去的爱情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离骚》屈原
  • 《红楼梦》中的诗词

诗词对比:

  • 比较此诗与李清照的《如梦令》,两者皆表达了对时光流逝与爱情失落的感慨,但风格各有不同,前者更为细腻婉约,后者则更为激烈直白。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中国古典诗歌鉴赏》
  • 《诗词鉴赏与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