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青蓑潭上老,赬尾网中鱼。
买作秋盘脍,还思远客书。
越齑橙熟久,楚饭稻舂初。
虽去故乡远,不嫌为馔疏。
白话文翻译:
在青蓑衣的渔夫潭上,年老的渔夫捕到了红尾的鱼。
我买下这些鱼做成秋天的脍(生鱼片),但仍想着远方的朋友的书信。
越地的咸菜和橙子已经成熟很久,楚地的米饭和新磨的稻米刚刚开始。
虽然我远离故乡,但对于这些简单的食物并不嫌弃。
注释:
- 青蓑:青色的蓑衣,渔夫的传统服饰。
- 赬尾:红色的鱼尾,特指一种鱼的颜色。
- 脍:生鱼片,通常用来作为美味的食物。
- 越:古代越国,地处今浙江一带。
- 齑:咸菜,古人常用作佐餐。
- 楚:古代楚国,地处今湖北一带。
- 疏:稀疏、简单的意思,指食物的简单与不足。
典故解析:
- 青蓑和赬尾:象征渔夫的生活,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亲近。
- 越齑与楚饭:反映了地域文化的差异与饮食习惯的多样性,表达出对故乡饮食文化的怀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梅尧臣(1002-1060),字梦云,号阮亭,南宋诗人,擅长五言诗和律诗,风格清新自然,常描绘自然景色和人情世态。他的作品常带有乡愁和对人事的感慨。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梅尧臣流寓之地,表达了他对故乡的思念与对生活的感悟。诗中所提及的食物与环境,暗示了他在新环境中依然保持着对故乡的情感。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与真挚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在异乡生活的感受。开头两句描绘了渔夫在潭边捕鱼的场景,渔夫的老态与捕获的鱼形成鲜明对比,暗示了时间的流逝与生活的简单。第三句中提到的“越齑橙熟久,楚饭稻舂初”,则通过地域饮食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怀念。最后一句“虽去故乡远,不嫌为馔疏”更是强调了诗人虽身处异乡,但对简单食物的珍惜与满足,体现出一种淡泊明志的人生态度。这首诗不仅仅是对食物的描绘,更是对生活、故乡与人际关系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青蓑潭上老:描绘了渔夫的老态,渔夫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
- 赬尾网中鱼:捕获的鱼色彩鲜艳,象征着丰收与自然的馈赠。
- 买作秋盘脍:诗人将捕获的鱼制成佳肴,表现出对美食的热爱。
- 还思远客书:引出对朋友的思念,增添了情感的深度。
- 越齑橙熟久:提及越地的食品,展现了地域特色。
- 楚饭稻舂初:描绘楚地的新米,形成鲜明的对比,反映了生活的多样性。
- 虽去故乡远: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与依恋。
- 不嫌为馔疏:强调了对简单生活的接受与感激。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多处运用对仗手法,如“越齑橙熟久,楚饭稻舂初”。
- 意象:通过“青蓑”、“赬尾鱼”等意象,营造出自然、宁静的氛围。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写生活细节,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情怀念与对简单生活的满足,展现了在异乡生活的真实感受。
意象分析:
- 青蓑:象征渔民的生活方式,传递自然与人和谐的情感。
- 赬尾鱼:代表丰收与自然的馈赠,色彩鲜艳,生动形象。
- 秋盘脍:象征着丰盛与美好,表达了对美食的向往。
- 越齑、楚饭:反映了地域文化的差异,象征着对故乡饮食文化的怀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所提到的“青蓑”指的是什么? A. 一种食物
B. 渔夫的衣服
C. 一种鱼
D. 一种植物 -
诗中提到的“赬尾”是指什么? A. 鱼的颜色
B. 鱼的种类
C. 鱼的形状
D. 鱼的味道 -
诗人对故乡的态度是: A. 忘记
B. 怀念
C. 蔑视
D. 不屑
答案:
- B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梅尧臣的《颍上得鲤鱼为脍怀余姚谢师厚》与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都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但梅尧臣更注重日常生活的细节,而白居易则通过草的生长来象征离别与思念,二者在意象与情感表达上各有侧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