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乌蟾不出海,天地无明时。
万国睡未觉,一声鸡已知。
树头星渐没,枝上露应垂。
人世纷纷事,劳劳只自为。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清晨的景象:夜色未散,天际依然昏暗,万国沉睡未醒,唯有一声鸡鸣打破宁静。树上的星星渐渐隐去,枝头的露珠似乎也在悄然滴落。在这个纷繁复杂的人世间,世人忙碌奔波,然而这一切不过是自我为之。
注释
- 乌蟾:指青蛙,特指生长在水边的蛙类。
- 天地无明时:形容天色昏暗,光明尚未降临。
- 万国:指各国,形象地表达天下万民。
- 睡未觉:形容沉睡,未曾醒来。
- 一声鸡已知:鸡鸣声传递了清晨的到来。
- 树头星渐没:树顶的星星开始消失,象征夜晚的结束。
- 枝上露应垂:枝头的露珠似乎要滴落,表现清晨的气息。
- 人世纷纷事:人间的事情繁杂纷扰。
- 劳劳只自为:形容人们忙碌,只是为了自己。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梅尧臣(1002-1060),字子云,号青山,宋代著名诗人。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常以细腻的观察和深刻的思考展现生活的哲理。梅尧臣的作品常融合了个人情感与社会现实,体现出浓厚的人文关怀。
创作背景
《晓》作于梅尧臣晚年,正值北宋社会动荡时期,政治与经济的压力使得人们的生活充满忙碌与焦虑。这首诗在清晨的宁静中,反映了他对人世纷扰的思考与感悟。
诗歌鉴赏
《晓》通过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清晨的初光与人世的忙碌,形成鲜明的对比。诗的开头“乌蟾不出海,天地无明时”,描绘出一种静谧而又略显沉闷的氛围,暗示了夜晚的延续。随着“一声鸡已知”,清晨的到来打破了这份宁静,象征着新一天的开始。
中间两句“树头星渐没,枝上露应垂”则通过描写自然景象,传达了时光的流逝与生命的脆弱。露珠的滴落,似乎在提醒人们珍惜当下,而树头星的隐去,则暗示着生活的无常。
最后两句“人世纷纷事,劳劳只自为”,则揭示了诗人的思考:在这个复杂的世界中,人们忙碌于各自的事情,然而这一切又有多少真正的意义呢?这引发了读者对生活的反思,提醒我们在忙碌中不忘自我。
整首诗在宁静与纷扰之间游走,既有对自然的细腻描写,又有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展现了梅尧臣作为诗人的深邃视角。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乌蟾不出海:在夜色未散时,蛙声未起,暗示静谧的夜晚。
- 天地无明时:描绘了天色昏暗,给人一种沉沉的感觉。
- 万国睡未觉:天下万民皆在沉睡,展现了清晨的宁静。
- 一声鸡已知:鸡鸣声打破了沉寂,象征新一天的到来。
- 树头星渐没:树顶的星星逐渐消失,暗示夜晚的结束。
- 枝上露应垂:露珠似乎要滴落,表现了清晨的气息。
- 人世纷纷事:人间的事情繁杂,给人一种忙碌的感觉。
- 劳劳只自为:人们的忙碌只是为了自己,反映了生活的无奈。
修辞手法
- 对仗:如“万国睡未觉,一声鸡已知”,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 意象:通过“星”、“露”等自然意象,传达了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脆弱。
- 拟人:将露珠赋予了滴落的动作,使自然更加生动。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清晨的景象,表达了对生活的思考与对人世繁忙的感悟,提醒人们在纷繁的事物中寻找内心的宁静。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乌蟾:象征静谧、夜晚的延续。
- 鸡鸣:象征新生与希望。
- 星:象征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脆弱。
- 露:象征清晨的清新与生命的脆弱。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天地无明时”意思是: a) 天色明亮
b) 天色昏暗
c) 白昼来临 -
“一声鸡已知”中“已知”的意思是: a) 已经知道
b) 早已知道
c) 发现 -
诗歌最后一句体现了什么情感? a) 快乐
b) 忧伤
c) 无奈
答案
- b) 天色昏暗
- a) 已经知道
- c) 无奈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梅尧臣的《晓》与杜甫的《春望》均表现了对生活的思考,但前者更注重自然与人世的对比,后者则更多地关注国家的动荡与个人的忧虑。两者在情感基调上虽然有所不同,但都展现了深刻的社会观察与人文关怀。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梅尧臣诗集》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