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忆少年·飞花时节 朱彝尊 〔清代〕 飞花时节,垂杨巷陌,东风庭院。重帘尚如昔,但窥帘人远。叶底歌莺梁上燕,一声声伴人幽怨。相思了无益,悔当初相见。
白话文翻译: 在花瓣飘落的季节,垂柳依依的巷道,东风吹拂的庭院。厚重的帘幕依旧如昔,只是那窥视帘外的人已远去。树叶下歌唱的黄莺和梁上的燕子,一声声伴随着人的幽怨。相思之情毫无益处,后悔当初的相见。
注释:
- 飞花时节:指春天花瓣飘落的季节。
- 垂杨巷陌:垂柳依依的巷道。
- 东风庭院:东风吹拂的庭院。
- 重帘:厚重的帘幕。
- 窥帘人:指诗人思念的人。
- 叶底歌莺:树叶下歌唱的黄莺。
- 梁上燕:梁上的燕子。
- 相思:思念之情。
- 了无益:毫无益处。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朱彝尊(1629-1709),字锡鬯,号竹垞,清代著名文学家、诗人。他的诗风清新脱俗,擅长写景抒情,作品多表现个人情感和对社会现实的感慨。 创作背景: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在春天花落的时节,对远方思念之人的深深怀念和无奈之情。诗中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抒发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相思之苦。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春天的飞花时节为背景,通过对垂杨巷陌、东风庭院的描绘,营造出一种凄美的氛围。诗中的“重帘尚如昔,但窥帘人远”一句,巧妙地表达了诗人对远方思念之人的怀念和无奈。叶底歌莺和梁上燕的鸣叫,更增添了诗中的幽怨之情。最后两句“相思了无益,悔当初相见”,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对相思之情的深刻认识和无奈悔恨。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语言简练,是一首优秀的抒情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飞花时节,垂杨巷陌,东风庭院:描绘春天的景象,花瓣飘落,垂柳依依,东风吹拂。
- 重帘尚如昔,但窥帘人远:帘幕依旧,但思念的人已远去。
- 叶底歌莺梁上燕,一声声伴人幽怨:黄莺和燕子的鸣叫,伴随着诗人的幽怨。
- 相思了无益,悔当初相见:表达了对相思之情的无奈和悔恨。
修辞手法:
- 拟人:将黄莺和燕子的鸣叫拟人化,赋予它们情感,增强了诗的感染力。
- 对比:通过“重帘尚如昔”与“但窥帘人远”的对比,突出了诗人的孤独和思念。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表达诗人对远方思念之人的深深怀念和无奈之情。通过对春天景物的描绘,抒发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相思之苦,以及对相思之情的深刻认识和无奈悔恨。
意象分析:
- 飞花:象征着春天的短暂和生命的无常。
- 垂杨:象征着柔情和依恋。
- 东风:象征着春天的气息和生机。
- 重帘:象征着隔绝和孤独。
- 歌莺和燕子:象征着自然的和谐和生命的活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的“飞花时节”指的是哪个季节? A. 春天 B. 夏天 C. 秋天 D. 冬天
-
“重帘尚如昔,但窥帘人远”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喜悦 B. 愤怒 C. 孤独 D. 平静
-
诗中的“相思了无益”表达了诗人对相思之情的什么态度? A. 积极 B. 消极 C. 无奈 D. 接受
答案:1. A 2. C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同样以春天为背景,表达了对国家和亲人的思念。
- 李清照《如梦令》:以春天的景象为背景,表达了对远方思念之人的怀念。
诗词对比:
- 杜甫《春望》与朱彝尊《忆少年·飞花时节》:两者都以春天为背景,但杜甫的诗更多表达了对国家和亲人的思念,而朱彝尊的诗则更多表达了对远方思念之人的怀念和无奈。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朱彝尊诗集》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辞典》
- 《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