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文务光秀才游南湖》
时间: 2025-01-01 14:08:14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次韵文务光秀才游南湖
作者:苏辙
料峭东风助腊寒,
汀滢白酒借衰颜。
满床书卷何曾读,
数步湖光自不闲。
梦想绿杨垂后浦,
眼看红杏照前山。
新春渐好君归速,
不见游人暮不还。
湖前小山曰杏山。
白话文翻译:
料峭的东风帮助抵御腊月的寒冷,
在湖边,我一边饮着白酒,一边对着衰老的面容。
满床的书卷我何时真正读过,
走几步在湖边的美景中我却不感到无聊。
我梦想着绿杨垂挂在后面的水边,
而眼前的红杏照耀着前面的山峦。
新春渐渐好转,朋友快些归来吧,
不见游人,直到黄昏仍不愿回去。
湖前的小山叫杏山。
注释:
- 料峭:形容微寒的样子。
- 东风:指春风,象征着春季的到来。
- 汀滢:汀,水边;滢,清澈的水。形容湖边的美丽景色。
- 衰颜:衰老的面容。
- 数步湖光自不闲:几步路就能欣赏到湖光的美丽,不感到无聊。
- 绿杨垂后浦:形容杨树的枝叶垂在湖边。
- 新春渐好:新春天气逐渐变好。
典故解析:
苏辙是宋代著名的文学家,与苏轼为兄弟,二人并称“苏门”。本诗通过描绘南湖的美景,表达了对春天的期待和对游子归来的渴望。诗中提到的“东风”、“红杏”等意象,常常用来象征春天的到来和生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辙(1039-1112),字子瞻,号晦庵,宋代著名诗人、词人,理学家。与兄苏轼齐名,代表了北宋文人的风采。他的作品多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态度的思考。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春季,表达了作者在游览南湖时的感慨与思考。南湖的春景以及对朋友的思念之情,折射出诗人对生活的热情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悟。
诗歌鉴赏:
《次韵文务光秀才游南湖》是一首描绘春景的诗,诗中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南湖的春天景色和作者的生活状态。开篇的“料峭东风助腊寒”便设定了春天尚未完全温暖的氛围,表现了季节的交替和生机的萌动。接下来,诗人用饮酒和书卷的意象,表现了自己在书本与自然之间的矛盾,同时也流露出一丝自嘲。随着诗句的发展,诗人对湖光的享受逐渐取代了对书卷的沉迷,显示出他对自然的向往和内心的宁静。
在意象的运用上,诗人描绘了绿杨和红杏,生动地展现了春天的色彩与生机,反映了春天带来的希望与美好。最后,诗人呼唤朋友归来的愿景,充满了对友谊的珍视和对游子归家的渴望,形成了全诗的情感高潮。整首诗在细腻的描写中蕴含着深厚的情感,既有对自然的热爱,也有对生活的感悟,展现了苏辙作为理学家的深邃思考与人文情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料峭东风助腊寒:描写春天的东风微寒,突显春天尚未完全到来的情景。
- 汀滢白酒借衰颜:在湖边饮酒,借酒消愁,感慨岁月的流逝。
- 满床书卷何曾读:对书卷的反思,表现出对学习的懊悔。
- 数步湖光自不闲:尽管没有读书,湖边的美景却让人心旷神怡。
- 梦想绿杨垂后浦:描绘春天的美好景象,表现出对自然的向往。
- 眼看红杏照前山:杏花的盛开象征着春天的美丽与生机。
- 新春渐好君归速:期待朋友早日归来,共享春天的美好。
- 不见游人暮不还:表达对游人的思念和春天的惆怅。
修辞手法:
- 比喻:将东风比作春的使者,表现春天的气息。
- 对仗:如“绿杨垂后浦,红杏照前山”,形成和谐的音韵和节奏。
- 拟人:通过“红杏照前山”赋予杏花以情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传达了对春天的期待、对友谊的珍惜和对生活的思考,表现出诗人对自然美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东风:象征着春天的到来与新生。
- 湖光:代表着心灵的宁静与自然的美好。
- 绿杨:象征着生命的繁荣与希望。
- 红杏:春天的象征,代表着美好与生机。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汀滢”是什么意思?
a) 水边的清水
b) 白色的酒
c) 书本 -
诗人希望朋友何时归来?
a) 春天
b) 夏天
c) 冬天 -
诗中“满床书卷何曾读”的意思是?
a) 书卷很多但没读过
b) 书卷很多且读得很久
c) 书卷已经读完
答案:
- a
- a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晓》(孟浩然)
- 《静夜思》(李白)
-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韩愈)
诗词对比:
- 苏辙《次韵文务光秀才游南湖》与孟浩然《春晓》:
- 主题相似,均描绘春天的美好,但前者更强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后者则侧重于春天带来的宁静与希望。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宋诗选》
- 《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