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淘沙》
时间: 2025-01-14 11:17:58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浪淘沙
天上月初圆。人去游仙。珠玑付与枣李镌。
绣口锦心前世种,尽足流传。
翰墨有良缘。酬唱频年。
挑灯惆怅不成眠。云帔霞裳何处也,碧海青天。
白话文翻译:
在天上,明月刚刚圆满。人们已经离去,去游览仙境。珍珠和美玉都被赋予了枣子和李子。
前世种下的绣口锦心,如今都能流传下来。
翰墨之间,有着美好的缘分。我们多年来频频唱和。
挑灯夜读,满心惆怅却无法入眠。那云帔霞裳究竟在何处呢?唯有碧海青天相伴。
注释:
字词注释:
- 月初圆:指的是月亮刚刚圆满,象征着圆满与美好。
- 游仙:指游玩仙境,表达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 珠玑:指珍珠与美玉,象征珍贵的事物。
- 绣口锦心:比喻美好的才情与内心,出自前世的种子,表示流传下来的才华。
- 翰墨:指书法和文学,常与才华相联。
- 挑灯:即点灯,形容夜间读书或思考的情景。
- 惆怅:忧愁、思念的情绪。
- 云帔霞裳:指仙女的衣裳,象征美丽与神秘。
典故解析:
- “游仙”典故:古代文人常以“仙”象征理想生活和精神追求。
- “绣口锦心”出自古代对女性才华的赞美,强调内在的美与智慧。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绚霄,清代诗人,擅长诗词,作品多反映个人情感及对自然的观察。他的作品常带有淡淡的忧伤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创作背景:
《浪淘沙》创作于清代,社会上文人雅士对生活的思考与情感表达日益普遍。诗人在此背景下,通过对自然和情感的描绘,反映了他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思索。
诗歌鉴赏:
《浪淘沙》是张绚霄的一首典雅诗作,整首诗洋溢着一种清新的意境。开篇以“天上月初圆”描绘了一个宁静而美丽的夜晚,暗示了内心的圆满与安宁。然而,随着“人去游仙”的转折,诗人似乎被孤独的感觉所笼罩,游仙的理想似乎遥不可及,表现出一种淡淡的惆怅。
接下来,诗人提到“珠玑付与枣李镌”,在对比中暗示珍贵的美好事物与平常事物的关系,可能在表达对过往美好时光的追忆。接下来的“绣口锦心前世种”则是对才华的自信与传承,展现了诗人对文化与艺术的热爱。
“挑灯惆怅不成眠”的意象,生动地描绘了诗人夜晚思考与创作的孤独感。最后一句“云帔霞裳何处也,碧海青天”,则以广阔的自然景观结束,给人以无尽的遐想,似乎在呼唤着理想与自由。
整首诗以清丽的语言和细腻的情感,展现了诗人的内心世界,传达出对美好与理想的追寻。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天上月初圆:描绘了一个美丽的夜晚,明亮的月亮象征着希望。
- 人去游仙:人们已去追求理想的生活,表达一种向往。
- 珠玑付与枣李镌:珍贵的事物被赋予普通的形态,反映了对往昔的怀念。
- 绣口锦心前世种:才华与内在美的传承,强调文化的重要性。
- 翰墨有良缘:文学与书法的美好缘分,表现对艺术的热爱。
- 酬唱频年:与友人频频唱和,显示文人交流的乐趣。
- 挑灯惆怅不成眠:夜晚思索的孤独与忧伤。
- 云帔霞裳何处也,碧海青天:对理想生活的追寻与思考,给人以辽阔的遐想。
修辞手法:
- 比喻:如“云帔霞裳”,用云彩和霞光比喻美丽,生动形象。
- 对仗:如“翰墨有良缘,酬唱频年”,对称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涉及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对美好事物的怀念,以及对孤独与惆怅的感慨,展现了诗人丰富的内心情感和对文化的热爱。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月亮:象征圆满与美好。
- 仙:代表理想与自由。
- 珠玑和枣李:对比珍贵与平常,暗示对往昔的追忆。
- 云帔霞裳:象征美丽与神秘的追求。
- 碧海青天:表达广阔的自然与理想的渴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的“月初圆”象征什么? A. 不满
B. 圆满与希望
C. 迷茫
D. 失落 -
“翰墨有良缘”中的“翰墨”指的是什么? A. 书法和文学
B. 画笔
C. 墨水
D. 笔记本 -
诗中体现出诗人怎样的情感? A. 快乐
B. 忧愁与孤独
C. 愤怒
D. 无聊
答案:
- B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月下独酌》
- 杜甫《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 张绚霄与李白的作品都涉及月亮和夜晚的意象,但张绚霄更侧重于内心的情感,而李白则更多表现出豪放与洒脱的个性。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研究》
- 《古诗词鉴赏》
- 《中国古代诗词选》
这些书籍和文章能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及欣赏古诗词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