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驱傩击鼓长笛,瘦鬼染面惟齿白。
暗中拽茅鞭,倮足朱行戚戚。
相顾笑声冲庭燎,桃弧射矢时独叫。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热闹的节日庆典。通过鼓声和长笛的演奏,驱赶着傩送的鬼神,瘦骨嶙峋的鬼怪只有白色的牙齿显露出来。在暗处挥舞着茅草鞭,光着脚丫子匆匆走过,显得十分慌张。大家互相对视,笑声在庭院中回荡,像火焰一样热烈。桃弧般的弓箭射出时,偶尔响起欢呼声。
注释:
- 傩:指一种古老的民间祭祀活动,通常与驱鬼驱邪有关。
- 瘦鬼:形容鬼怪瘦弱的样子,可能暗指一种夸张的艺术表现。
- 茅鞭:用茅草编成的鞭子,常用于驱赶邪祟。
- 倮足:光脚,形容无所顾忌的状态。
- 朱行:朱色的步伐,可能指喜庆的气氛。
- 桃弧:形状像桃子弯曲的弓,象征射箭的乐趣。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孟郊(751年-814年),字东野,河南人,唐代著名诗人,后世称其为“孟诗”。他因其诗歌的直白和情感的真挚而受到重视,尤其以苦吟著称。他的诗风常常反映出对社会现实的深刻观察和对人性深刻的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弦歌行》创作于唐代,正值社会动荡与文化繁荣并存的时期。孟郊通过这首诗表现了节日庆典的热闹场景,反映了当时人们对生活的热情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诗歌鉴赏:
《弦歌行》是一首充满生气和活力的诗,诗中描绘的热闹场景让人仿佛置身于欢庆的节日之中。开头几句,驱傩、击鼓、吹笛,描绘出一种浓厚的节日氛围。傩神的驱赶和鬼怪的出现,似乎在提醒人们面对生活中的种种困扰,保持乐观的态度。诗中瘦鬼的形象,虽看似可怖,却因其白齿而显得诙谐,增强了节日的喜庆感。
在接下来的描写中,暗中拽茅鞭、倮足朱行,给人一种自由奔放的感觉,仿佛在表达一种无拘无束的生活态度。笑声在庭院中回荡,桃弧射矢时的欢呼声,展现了人们享受生活的快乐与活力。
整体来看,这首诗不仅仅是对节日的描绘,更是对生活态度的积极宣扬。通过对比阴暗与光明、鬼怪与人间的欢笑,孟郊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时光的珍惜,给人以启示和鼓励。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驱傩击鼓长笛:通过鼓声和笛音,驱赶鬼神,营造出热闹的氛围。
- 瘦鬼染面惟齿白:鬼怪的形态瘦弱,只有白色的牙齿显现,形象幽默。
- 暗中拽茅鞭:在暗处挥舞茅草鞭,似乎在驱赶邪祟,增添了神秘感。
- 倮足朱行戚戚:光脚匆匆走过,表现出一种慌张的状态。
- 相顾笑声冲庭燎:人们互相看着,笑声如火焰般热烈,体现了节日的欢乐。
- 桃弧射矢时独叫:弓箭射出时的欢呼声,进一步增强了热闹的气氛。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笑声比作庭院的火焰,形象生动,增强了快乐的气氛。
- 夸张:对瘦鬼的描绘,夸张了其形象,增加了幽默感。
- 对仗:诗句之间对称工整,使得节奏感强烈,增强了整体的音乐性。
主题思想:
《弦歌行》表达了对节日欢庆的热爱与对生活的积极态度。通过描绘欢快的节日场景,展现了人们在面对生活困扰时应有的乐观与勇气,传递出一种享受生活的精神。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傩:象征着传统文化中的驱邪与庆祝,体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 瘦鬼:体现了人们对恐惧的戏谑和对生活的调侃。
- 茅鞭:象征着对邪祟的驱赶,表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 桃弧:象征着欢乐和庆祝,传达出一种轻松愉快的情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弦歌行》的作者是谁? A. 李白
B. 杜甫
C. 孟郊
D. 白居易 -
诗中描绘的节日活动主要使用了哪些乐器? A. 琵琶和二胡
B. 鼓和长笛
C. 笙和箫
D. 钹和锣 -
"瘦鬼染面惟齿白"中的“染面”指的是什么? A. 画面
B. 鬼怪的脸色
C. 衣服
D. 牙齿
答案:
- C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月下独酌》——李白
- 《春夜喜雨》——杜甫
诗词对比:
- 孟郊《弦歌行》与白居易《长恨歌》:两者都描绘了人间的欢愉,但《弦歌行》更侧重于节日的热闹,而《长恨歌》则注重于情感的细腻和爱情的悲剧。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以上内容旨在帮助读者深入理解《弦歌行》这首诗的内涵和艺术魅力,提升对古诗词的欣赏能力。